2015年12月
聖誕節快到了,全城進入「瘋狂購禮」模式。送禮,原意是為了取悅對方,或表達善意、敬意和愛意。它的真正價值在於送禮者的誠意和心思,而不是禮物的價格。禮物,有使人稱讚激賞,也有使人感到啼笑皆非的。如果只為送禮而送禮,例行公事,敷衍應付,那便失去了送禮的原義。也許,我們可以從以下的例子中,得到一點啟發。
◎聖誕禮「襪」啼笑皆非
倩玲收過一份名副其實的聖誕禮「襪」(廣東話「禮物」與「禮襪」同音),那是一對很「特別」的襪子,其「特別」之處不但在於兩隻襪子長短不一,而是尺碼更屬「小童裝」,倩玲看著這樣的禮「襪」,真是啼笑皆非。再看清楚,包裝紙外明明貼上「不合規格」的字樣,可見絕對是不宜出售的「次貨」;更無辜的是,一向對塵埃髒物極度敏感的倩玲,竟在拆開那張又舊又縐的包裝紙時,手背即時冒現紅點,癢不可當。後來,倩玲從別人口中得知,兩星期前附近的一磅店關閉,說不定這份禮「襪」,就是送禮者順手檢回來的「戰利品」!
◎包裝精美過期香水
早上返回辦公室,佩芬發現每人桌上都有一份小禮物。當她看到自己那份包裝得十分精美的小禮物時,便興奮地叫好,更急不可待地拆開包裝。原來是女人最愛──一瓶名牌香水。她即時對那個出了名吝嗇的送禮者改觀。隨後,佩芬預備試新香水,但不知怎的,無論輕按或重壓,香水還是噴不出來……於是,她拿著香水瓶細細研究,竟然發現是過期貨!
◎亂轉禮物誠意欠奉
Peter把收到的聖誕禮物放在聖誕樹下,等著在「拆禮日」才打開;終於等到26日了,一家人開始忙著尋「寶」,特別是8歲的兒子顯得異常興奮。他隨手抽出一份特大的禮物來,笑嘻嘻地央求爸爸:「讓我來替你拆好嗎?」爸爸點頭示意。可是,禮物剛拆開,兒子一臉疑團地問爸爸:「你是否拿錯了David叔叔的禮物?卡上明明寫著他的名字,快去送還給叔叔吧。」Peter把禮物卡拿來一看,發覺這份禮物原是去年有人送給鄰居David的,很明顯是一份被棄置了365日的舊禮物,而David轉贈給他之前,卻大意地沒把「證據」消滅,結果弄出如此尷尬的場面。
◎物輕情重獨一無二
班上發起交換聖誕禮物的活動,嘉麗頓時發愁,爸爸三個月前失了業,家裡經濟十分拮据,此刻怎敢開聲要錢去買禮物呢?結果,給她想出一個好點子來──DIY(Do it Yourself)自己動手做。嘉麗依著媽媽教過她的曲奇食譜,在廚房裡找來簡單的材料』──麵粉、牛奶、牛油、糖、巧克力……先弄出麵團,再用曲奇餅模印出各式的形狀,不消一小時便做出香噴噴的巧克力曲奇來了。待涼後,放入一個在一磅店買來的聖誕鐵罐內,外加玻璃紙包裝,再綑上紅絲帶。一份所費無幾,卻是充滿心思、獨一無二的禮物便大功告成了!
◎鞋盒送愛情傳萬里
基約剛從教會回家,便興沖沖地走到地庫,很久都不見他上來。媽媽下去,看見小傢伙滿頭大汗,忍不住問:「怎麼啦?你在找什麼?」基約自言自語說:「應該就在這個儲物箱內……啊!終於找到了。」原來,他預備把一些自己用不著的全新筆盒、油彩、鉛筆等文具,以及各式各樣的卡通貼紙找出來,然後依照主日學老師的指示,寫了一張小卡紙,放進一個鞋盒內。基約完成每個步驟後,滿足地跟媽媽說:「現在我就是個好撒馬利亞人了,這些禮物將會坐飛機,送到非洲小朋友的手上呢!」
◎愛心天使祝福院友
住在老人院的梁婆婆很有愛心,平日經常跟院友們聊天,非常關心和了解每個人的情況。一踏入12月,她就會忙碌地寫聖誕卡,在每張卡上除了寫上院友的名字外,還有為他/她健康祈禱的禱文內容,以及一小段經文作祝福;另外附上一個她自製的心形珠扣。院友們收到梁婆婆所送的禮物時,總會感動不已,並稱她為「聖誕愛心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