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
文/周港笙
筆者在一間投資銀行工作,主要負責風險管理和幫助客戶買賣債券。看到各銀行都推出各式各樣的投資產品,都是指向高回報的大前提。事實上,社會通貨膨脹急劇,要是我們未能好好管理自已的錢財或資產,每天就等同變相失財,購買能力不升反降。
所以,作為一個資產管理者,真的要非常謹慎,不可以馬虎了事。看投資理財,必定要從兩方面著眼,任何一項投資有它的回報,但也有一定的風險。要是我們不明所以,只往單一方面看,便會影響我們的決定。要是我們只看利潤,而完全忽略了投資的風險,便很容易連本也虧去。反之,單單只顧著風險,步步為營,也會因而失去很多投資機會。
怎樣才能打量一個好的投資組合呢?先要對自己的「狀況」和「態度」同時作清楚的分析和了解。
了解「狀況」是指要清楚自己的債務和支出情況,而這些支出項目是屬於可調整性抑或不能調整的。不能調整的是指一些基本生活需求的開支,如交通費,屋租或樓宇按揭。消遣娛樂等消費則屬於可調整的項目。再按入息計劃出平衡的預算,不致因入不敷出而借貸。若已有債務,應盡力和盡快還清債務,要不然債項會一發不可收拾。因此,預算支出是不可抹煞的第一步。我們更應時刻清楚,並定時檢討自己的還款能力。善於理財的第一步,是要清楚自己的狀況;倘若面對負債,更不應因為怕面對而逃避,反而應該痛定思痛,逐一列出支出的項目,進而找到需借貸的根源,並要計算每月的還款金額,重新對自己的支出預算作出調整。我們應該積極、理智地處理這些問題,否則又如何去管理我們名下的資產呢?
再看「態度」問題,首先要弄清的是我們投資的目的是甚麼?當然原因可能有很多,但其中三項是必須考慮的:第一,投資的款項是否在支出以外的餘額?第二,投資得到回報,需時多久?第三,若我急需動用這筆資金時,我可否隨時找到買家,把手上的投資產品賣掉?與此同時,透過以上三項,能認定自己可接受風險的程度。要是這筆款項是額外的,也就是說,它並不影響我的生活預算,即使投資失利也較容易接受。此外,選擇投資的工具受投資者希望獲得回報的時間所影響。要求短時間內有回報的投資工具,風險一般比較高。資金的流動性也是一個作決定的重要因素,例如有一些房地產投資或風險高的投資組合,當熊市出現時,出現流動性短缺的問題,突然間買家的需求意慾減少,因此投資者要認清這些工具的流動性,從而適當地作出調整。
當我們了解自己的狀況與態度後,也需要對各種投資項目有適當的認識。我們要知道每個投資項目在投資市場中,在不同時候,都有可能出現升值或貶值的情況,不能單方面相信一些廣告或推銷員的片面之詞。因為我們也要明白整體市場環境,才會對自己所作的投資有信心或作出應對,不能只是道聽途說地去作投資。理財是我們應當盡的本份,更要好好審慎地管理,因為要回報,自然也要付出。作一個有原則,有規劃的投資者,對內對外都應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