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Christian Herald Crusades UK

專題: 長者全人健康關懷

2012年10月
文/陳梁燕芬(護理院院牧)

 

身為護理院院牧十多年,我的座右銘是「愛家中的長者,愛人家的長者,愛沒有家人的長者。」除了自家長輩外,其實華裔社區有不少孤單、老弱、患病的長者,需要我們關心照料,下列五項心得,希望有助大家關懷長者的全人健康,使他們晚年活得有尊嚴和快樂,共同實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傳統美德。

 

(一)健康照護

‧學習與父母多溝通,知道他們的健康、生活起居、飲食營養等情況,例如好些長者退休後愛上館子,暴飲暴食,忽略營養均衡的重要性,容易危害健康。

 

‧注意父母健康的改變,可以的話,子女應主動陪伴父母求診,直接跟醫生溝通。此外,也要留意他們的用藥時間、份量、次數,避免出錯或疏忽的事故發生。

 

‧及早跟父母商談體弱、病危時的醫療選擇,如用不用搶救、插喉等急救措施。有些華裔長者或許忌諱討論此課題,鼓勵子女跟父母一起參加健康講座,讓大家有共同話題,較易打開話匣子,互訴及聆聽心聲。

 

‧好些長者本著節儉美德,不肯花錢買新衣,子女要留意父母的衣著是否足夠或合適,不妨帶他們上街「扮靚」、添新衣、理髮,照顧他們外貌之餘,亦教他們的心靈因著愛而得到滿足。

 

(二)家居選擇

‧當父母年紀漸大,身體漸趨軟弱,子女當和他們商量居住問題,讓他們早作準備和抉擇。若父母想保留大屋,以便子女回家有落腳之處,大家應坦誠討論房屋開支、會否同住等問題;若父母寧願過獨立生活,該及早申請老人屋,或租買公寓住宅(Flat)自住。

 

‧子女預備「送迎」父母的生活——「送」他們到公寓住宅、護理院等地居住。另一方面,好些為人子女者已退休、孩子離巢,而父母日漸年紀老邁,也會考慮「迎」父母同住,若然的話,可跟父母並兄弟姊妹商量,再由父母自行決定。

 

‧長者在選擇棲身之處時,要留意大門出入口是否足以讓手持拐杖或坐輪椅的長者通過等細節。

 

‧家居安全方面,最要緊的是慎防長者跌倒,因此,應在浴室安裝扶手、防滑地氈,若老人是獨居的,更要為他們預備如「救命鐘」的求救工具。

 

(三)經濟安排

‧可以的話,子女定期給父母零用錢,作為愛的表示。最理想的當然是兄弟姊妹平均供應父母所需,但大家的經濟狀況可能不同,所以應好好商量,不要勉強作決定。

 

‧鼓勵父母完成未了的心願,如郵輪旅行、回鄉一行、習畫、學琴等。

 

‧子女幫助父母善用金錢,切勿胡亂投資,或大肆購買保健藥物。

 

(四)社交活動

‧邀請並帶同父母出席兒孫的生日會、畢業禮、入伙酒、婚禮、聖誕聯歡會等家庭聚會,跟他們一同開懷歡暢。其實,有些護理院也願意騰出房間,讓子女跟行動不便的長者相聚。

 

‧邀請父母的好友、鄰舍參加聚會,一來可以同歡,二來可以認識他們,從而更加清楚父母日常的社交生活。若他們愛打麻將、到賭場,或上館子大吃大喝,致令身體缺乏休息負荷不了,影響健康,子女可提議父母參與教會旅行、退修會等健康活動,使他們認識其他長者,擴大生活圈子。

 

(五)心靈關顧

‧研究顯示,有宗教信仰的人多數遠離吸煙、飲酒、濫交等放任行為,其生活、血壓、抗體指數等都較健康。

 

‧基督徒的心靈與創造主契合,可藉祈禱將一切交託神,又得到教牧和信徒照顧心靈健康,並社區資源輔助,有助心理、精神和情緒健康。

 

‧信徒面對親人離世、徬惶無依、死亡等各種人生問題時,因著神時刻的同在,內心有平安,並能藉此學習交託、寬恕、接納別人等美德;因著真理指引,得以有信心和勇氣度過危機;因著永生的盼望,有能力面對死亡,不再懼怕人生的終極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