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
每個人都要經歷生老病死。古今多少事,到頭來還不是「長江東逝水,都付笑談中」!既是如此,何不凡事想開一點,胸懷放闊一點,眼光放遠一點?
遲暮之年若能在生活中常以「六自」:自我肯定,自強不息,自求多福,自得其樂,自由自在,自達達人。及「六不自」:不自艾自怨,不自歎不如,不自作自受,不自討沒趣,不自找苦吃,不自尋煩惱,而自勉之,我們必能如聖經所記:「我們不喪膽,外體雖然毀壞,內心卻一天新似一天。我們這至暫至輕的苦楚,要為我們成就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原來我們不是顧念所見的,乃是顧念所不見的,因為所見的是暫時的,所不見的是永遠的。」(聖經《哥林多後書》四章16-18節),既然要「老」、要「病」、要「死」,就該讓自己老得優雅脫俗(Aging with Grace)。
古云:「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為什麼說「老不讀三國」呢?有人說是因為三國時代裏的權謀相爭、勾心鬥角,若效之會流於「老奸巨猾」;又有人說,對人生閱歷豐富的老者而言,讀三國只會增添過多的計較,因而減少了遲暮之年應有的豁達恬淡。
老年人常覺得自己老了、沒用了,在家礙手礙腳,惹人(小輩)生厭,殊不知「家有一老,如有一寶」,老年人應充分發揮自己「寶貝」的一面,作年輕人的輔助,為孩子們減壓,「兒孫自有兒孫福」,不將過多的希望寄託在孩子身上,不做孩子們的橡皮糖,不要求孩子們一日三餐似的噓寒問暖。要調適領悟「量大福大」的道理,凡事不計較,「得饒人處且饒人」,如此日子才能過得怡然自得。
再者,若能積極地安排退休之後的生活,例如:重新審視與老伴兒的關係、參加課程進修自身、參加社區團體擔任義工,更或者開班授業,將自己的專業繼續傳遞,能不說又是生命的「第二春」?人生的大舞台成了生命的大戰場,抱著一顆平常心,繼續去打那生命「美好的仗」,跑那「當跑的路」,守住那「所信的道」。在未來的日子裏,務要繼續追求善良,作世上驅暗的光、防腐的鹽,去熱愛生命、肯定生命、珍惜生命,並喚醒生命。在生活中善自珍攝,好自為之,繼往開來而樂在其中。
孔子說:「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今天的您又正在處於哪一個階段呢?倘若您還在思索為什麼人生路途上愈走愈徬徨?今生今世何去何從?何處是歸宿?對這深奧生命的問題,答案是神所賜的救恩及永恆的生命!
深願「你以恩典為年歲的冠冕;你的路徑都滴下脂油。」(聖經《詩篇》六十五章11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