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
如何去量度人的快樂程度?如果快樂是一種心情,試問又怎能用物質或參數來斷定呢?除非我們假設內在主觀的快樂是跟外在客觀的條件有必然關係。這裏說的快樂,或應說「喜樂」,是指一種心境,並非一種情緒。一個快樂人,並不等於遇到天崩地裂都笑得合不攏嘴,那相反是病態。
近年分別有不同的機構作快樂指數的調查。以下列舉兩例(其餘請參閱主題文章):倫敦New Economics Foundation 2009年以國民的壽命和對生活的滿意程度作指標;而美國蓋洛普(Gallup)2010年以國民的工作、社交、經濟、健康等作指標,應用統計學的工具,得出量度快樂指數的方法。英國調查得出最快樂的國民是哥斯達黎加、多明尼加共和國和牙買加。而美國調查則得出丹麥、芬蘭和挪威。讀者又如何理解兩者的差別呢?假使在兩項調查中,英國均名列榜首,英國人會因此而自豪快樂嗎?
有人說快樂可以很簡單,有衣(Fabric)有食(Food)便當知足,或者有家人(Family)和朋友(Friends)便為有福。更有人認為擁有自由(Freedom)或健康(Fitness)才最可喜可賀。有人以得到名譽(Fame)和財富(Fortune)才算快樂。當然也有人循信仰(Faith)的途徑,尋找博愛(Fraternity)的快樂。試問有誰全得十「F」而後快?簡直鳳毛麟角。然而,快樂人多的是。
我們每一個人對快樂的定義和期望都不一樣,但不能否認的,人總希望過快樂的人生。
英國及西歐多國,相對於很多貧窮和戰亂國家,有更多快樂的條件。可惜,當人用盡辦法,並靠物質和交際應酬,來增加自己的快樂感,到頭來卻愈見苦惱,這是現實中的弔詭。
千秋以來人類不斷探索生命的基本問題:人從何而來,往哪裏去?因為答案的背後隱含著生命的意義和價值。當人停止思考這些問題,亦標誌人對快樂的觀念愈來愈狹窄和模糊。
英國這兩年算是喜事重重,王子大婚、英女皇登基60週年,又主辦奧運會。七月夏日明媚,鳥語花香,叫人身心舒暢。讓大家一同去享受快樂時刻,同時繼續探索人生真諦,聽那愛的故事,讀那愛的詩章。
醉翁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基督徒之樂乃在於得到耶穌基督為至寶,即使在面對苦難之際,也可以與神同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