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Christian Herald Crusades UK

生活資訊: (生活小錦囊) 假騙盜詐

2013年11月

 

◎冒名去聊天

 

某日下午,看見任職護士的友人在線上,於是便開始跟她在聊天室交談。過了一會兒,想起這應該是她在醫院上班的時間;我再細想對方在對答中透出的古怪語調,於是立即傳短訊給她確認一下,結果收到她的電覆:「正在工作,哪有空上網與你聊天?」

 

 

吊詭的,是當我繼續試探式地和線上的「友人」交談,對方竟也有來有往,一問一答,直至我問她不是在值班麼,「對口人」才突然離線消失。明顯地,友人的電郵已被黑客入侵了。

 

 

 

 

◎假的真不了

 

某日,接到自稱是微軟電腦工程部的電話,對方說因接獲報告,知道我家電腦出了故障,所以致電瞭解詳情。由於家中電腦上網速度緩慢,偶然又會「當機」,便不虞有詐,儘量配合對方提問,以圖解決問題。可是,怎麼愈問愈深入?一些涉及個人私隱的問題,例如慣常用的信用卡資料、房屋貸款細節……都要求作答。這使我提高了警惕,反問他的姓名和電話號碼,對方開始不耐煩,且不願留下任何聯絡資料。最終我損失的是時間,而他卻無功而還,假的真不了!

 

 

◎魚目混珍珠

 

我收到一封名為「電郵確認……最後警告」的電子郵件,那是以網絡供應商客戶服務部名義寄出的,抬頭還附有醒目的商標。電郵說他們正在提升資料庫和電郵服務,因此戶口需要更新……為免我的戶口被取消,要求我點擊它的連線,更新資料云云。當再仔細看一遍時,發現其電郵地址與內文所稱的客戶服務部不符,「破綻」盡現,明顯是想魚目混珍珠,騙取我的個人資料罷了。

 

 

◎利用同情心

 

相信很多人都收過「越洋求救」的電郵:某朋友到國外度假,不幸丟了錢包,請求收件人電匯一筆錢應急。雖然這已是一個老掉牙的騙局,但仍有朋友幾乎被騙,覺得朋友落難,理應給予援手。幸好在匯錢之前,她致電當事人的父母問個清楚,才不致成為受害者。她慨嘆,這種利用人的同情心而衍生的網絡罪惡,叫人齒冷。

 

 

◎無意洩真情

 

「奶奶摔跤了!」坐在電腦前的女兒驚呼,抽泣地指著電腦屏幕。那是姪女在國內一個網站的聊天記錄:「今天心情很不好,奶奶摔了一跤,斷了好幾根肋骨……」姪女在網絡上抒發情懷,無意間將奶奶摔跤的「秘密」洩露出來,就算爺爺想隱瞞,也吩咐哥哥不可張揚,終究還是給「一目了然」的網絡出賣了。所以,若真有需要保密的事情,千萬不要放在有「通天」本領的網絡上。

 

 

◎臉書揭裝病

 

一名年輕人以工作壓力大而患上抑鬱症為理由,向公司取得長假在家調養。結果,公司人事部在臉書上發現這個「病人」上傳的照片,活動和地點十分多樣化:釣魚、游泳、郊遊、唱歌跳舞、逛街購物……相中人笑容可掬,視頻更顯露他又蹦又跳、興高采烈的樣子,何來抑鬱?「惡行」敗露於臉書,結果是全「臉」給「輸」掉了!

 

 

 

 

 

 

◎高手盜用卡

 

朋友收到銀行寄來一張加強防盜安全的新卡,以取替到期的舊卡。不料,在看到當月的銀行賬單後嚇了一跳!這張自激活後才用過一次的卡,竟刷出了3,000多元消費。從賬單上看,每天花費都有不同,數額從幾英鎊至百多英鎊不等,消費地點從雜貨店、超市、百貨商場、材料店、加油站,到飲食店、髮型屋、服飾店都有,沒有重複刷卡,消費次數多達50多次。

 

 

表面看,這是個非常合理和有據可循的消費,只是朋友住在英國,怎會在卡加里用錢呢?她立刻打電話給信用卡服務中心。原來,這張卡不止消費了3,000英鎊,在一個多月內一共消費了5,000英鎊(剛好低於此卡的每月消費限額),共有近百項消費;被盜用得如許正常消費,合情合理,高手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