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
文/賴鈞佑
「耶和華」是上帝的名字,根據Jehovah的譯音翻譯而來;在整本舊約聖經中共出現6,823次,第一次記錄在《創世記》第二章4節。如果我們讀希伯來文的聖經原文,就會發現上帝的名字是Yahweh,中文譯為「雅威」,而不是耶和華,這又是怎麼回事?
原來,當上帝呼召摩西將以色列人從為奴之家領出來時,摩西問:「他們若問我說:『祂叫什麼名字?』我要對他們說什麼呢?」上帝就告訴摩西:「我是自有永有的。」(參《出埃及記》三章13-14節)此處經文,舊約只書寫「YHWH」,原本的讀音是Yahweh。後來,在猶太會堂中,人們不再讀出Yahweh,因為他們認為上帝極其可畏,豈可直呼其名?況且在「十誡」中,也有「不可妄稱你神的名」。從此,以色列人要稱呼神,就改為Adonai,中文意譯為「主,我的主」,而在文字書寫上仍是YHWH,只有子音,沒有母音。
這樣的文字是讀不出來的,於是中世紀(約主後第八世紀)的猶太學者(Masoretics),開始替舊約中此字的子音抄本加上母音:把希伯來文Adonai的母音,放在YHWH四個子音中,寫成YāHōWāH,最後演變成Jehovah。
主後1611年,英王詹姆斯一世欽定本聖經(KingJamesBible)即採用Jehovah,中文音譯為「耶和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