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Christian Herald Crusades UK

生命的旋律: 張老闆的故事

2013年5月
文/張堯勳牧師

 

◎童年生活

 

日本侵佔香港時,我剛出生,父親在元朗經商,母親為了我和姊姊、哥哥的安全,遂帶著我們到廣東避難,母親就靠著耕田種菜和養豬雞養活一家六囗。在農村生活簡樸,天天早起,為了省錢,房間裏只有一盞小油燈,很早便上床睡覺;小時沒有玩具,就到小溪去捉小魚和小蝦放進玻璃瓶中來欣賞。戰爭期間,物資更缺乏,我們穿的衣服都是一個一個傳下去,破了就補上一塊布,食物從來不會棄掉。一年只有一次吃雞的機會,就是新年那一天。家中孩子們放學回家,就要到田裏去灌溉禾苗及菜田,有時又去拾樹枝回家煮飯燒水。

 

 

我很喜歡鄉間的童年,白天躺在軟軟青綠的草地上,仰視天上浮雲,鼻息間嗅到草香,夜晚,抬頭數點天上的星星,總是數不清也數不完,後來讀到冰心所寫的《繁星》就更加親切了。夜深人靜的時候,我喜歡聽蟋蟀和青蛙的鳴聲,就像一首大自然的交響樂。七年的時間如飛而過。日本投降後,接下來就是國共內戰,四八年底爸爸把我們帶到香港。

 

 

◎新造的人

 

唸初中二的時候,有一次同學邀請我去參加基督教聚會,那時候我常在思考人生在世有什麼意義、人為何而活、人將來的歸宿在哪裏等問題;我也曾嘗試從佛教的思想去探討,但找不到答案。後來我參加了教會主日學,學習聖經和聽牧師的講道,明白自己是一個罪人,無法靠自己脫離罪的綑綁,認識到耶穌為我的罪死,也從死裏復活。我終於找到了人生的答案,於是便接受耶穌作我的救主,心裏充滿了平安和喜樂。

 

 

◎從老師到做餐館

 

高中畢業後去當教師,一年後便輾轉往英國去做餐館工作──60年乘越南號貨船,旅程28天。哥哥在倫敦替我找到一份在義大利餐館做雜工的工作,工作很忙,時間也很長。初到英國,心裏很孤單,念家──我好像在溫室裏生長的一盆秋海棠,被移到天寒地凍的花園中一樣,每次想到父母親和他們的養育大恩,午夜夢迴時分就飲泣;想到一同在學校,在教會成長的同學及朋友都重洋阻隔,何時才能重聚?

 

 

做餐館這一行,時間長,工作辛苦且刻板,假日就睡到中午才起床,長期幹繁重的工作,體力消耗很大。

 

 

英國冬季,日短夜長,見陽光的時間不多,好不容易一年過去了,我把省下來的錢寄給父親,第二年把省下來的工資跟哥哥及朋友合資開了一間餐館,64年在伯明翰又開了第二間餐館。

 

 

◎餐館中的教會

 

64年春天認識了基督教華僑佈道會(COCM)創辦人王又得牧師,他鼓勵我在餐館中舉辦基督徒聚會,起初只有十多人參加,漸漸人數增加,後來就搬到國際學生福音團契總部聚會,當人數達到一百多人的時候,遂由團契轉型為教會。

 

 

◎人若賺得全世界

 

67年我和智貞結婚,也開了第三間餐館,渡完蜜月回來就接到大哥從香港發來之電報,傳來父親中風去世的噩耗。父親才57歲,為人守信,和藹可親,仗義疏財,做事勤奮,愛扶持及鼓勵後進,但可惜他還未接受耶穌就離開了世界。我從香港奔喪回英後,「人若賺得全世界,賠上了自己的生命有什麼益處呢」,這段經文,就常常在我腦海中迴盪。使我想到在英國、歐洲、世界各處有千千萬萬的華人同胞,在餐館中幹活,卻染上賭癮,走入歧途,除了認識和相信耶穌之外,如何能幫助他們脫離陋習走向光明呢?如果有人願意向他們傳福音就好了。

 

 

◎從經營餐飲業到做牧師

 

我蒙召向餐館業人士傳福音,並沒有像保羅那樣,見到大光,聽到主的聲音,我是聽到聖經,主耶穌曾問彼得三次:「你愛我比這些更深麼」而受感動,並與內子分享,她願意一生支持我走這條十架窄路,也曾用三個月的時間禱告,等候神的指示和印證;我又請教屬靈的長者,最後清楚是出於聖靈的感動。69年我放下餐館的生意,加入COCM成為宣教士。有華人生活、工作的地方就有華人餐館。向餐館人士傳福音仍是一片廣大的禾場,盼望神興起並差派更多工人去收割祂的莊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