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Christian Herald Crusades UK

歐陸風情: (世界遊縱) 聖彼得堡(下)

2013年7月

 

聖彼得堡內有兩座知名的宮殿,分別為冬宮及夏宮。顧名思義,夏宮是沙王夏天避暑的行宮,而冬宮則是正式的皇宮。

 

 

夏宮主宮殿前的噴泉

 

 

冬宮位於聖彼得堡的市中心和尼華河畔,現時已成為博物館,稱為「隱士廬博物館(State Hermitage Museum)」,重要性不亞於巴黎的羅浮宮和英國的大英博物館。隱士廬博物館佔地極廣,粉黃色和粉綠色的古典建築群圉繞著殿前的偌大廣場,形成微弧形狀,突顯出巴洛克建築藝術的輝煌。宮中的牆壁、石階、天花等都以大理石、孔雀石、石青石、瑪瑙斑石和碧玉鑲嵌,另外還有金箔、鍍銅、水晶、雕塑、壁畫、天花畫、木雕和金屬雕刻等點綴。單是在御座大廳裏的那幅大地圖,就由四萬多顆彩石鑲嵌而成,叫人想起昔日沙皇皇朝的窮奢極侈。

 

 

夏宮位於芬蘭灣南岸的森林中,距聖彼得堡市中心約三十公里,佔地近千公頃,是歷代俄國沙皇的郊外離宮。1704年,彼得大帝在大北方戰勝,其野心得到極大滿足,為了彰顯俄羅斯名副其實的「大國」的地位,決定建造一座與之相襯的宮殿,其輝煌程度要與法國的梵爾賽宮媲美。

 

 

濺血教堂

 

 

 

夏宮建立在十六米高的梯形地,分為上花園和下花園,大宮殿在上花園。內外裝飾極其華麗,兩翼均有鍍金穹頂,宮內有慶典廳堂,禮宴廳堂和皇家宮室。由於夏宮是沙王的避暑勝地,不能無水,是以宮中建有大量噴泉,大宮殿前的噴泉群就被稱作大瀑布噴泉,大力士參孫和獅子搏鬥的雕像聳立在噴泉群中一個大半圓形水池的中央。這裏還有37座金色雕像,29座潛浮雕,150個小雕像,64個噴泉及兩座梯形瀑布。

 

 

 

筆者與友人於冬宮前留影

 

 

噴泉變化多端,妙趣無窮。有所謂「碗噴泉」、「羅馬噴泉」、「金字塔噴泉」、「太陽噴泉」、「亞當噴泉」、「夏娃噴泉」等等。其中最有趣的是當年彼得大帝用來戲弄大臣的兩個「蠱惑噴泉」──一個是機關暗藏在鵝卵石的腳踏噴泉,另一個則是像傘狀的聲控噴泉。遊客若是誤踏機關,水柱便會從四方射出,令人衣衫盡濕。

 

 

除了宮殿外,聖彼得堡還建有許多宏偉壯觀的大教堂。市內最知名的可說是「濺血教堂(The Church on the Spilt Blood)」了。為什麼有此名呢?原來這裏曾上演了俄羅斯歷史上慘痛的一頁。

 

 

十九世紀中葉,沙皇亞歷山大二世任內致力推動維新改革,正式廢除了農奴制度。在亞歷山大二世當政初年,俄國共有二千三百萬農奴,其中超過一半屬於皇室,其餘則屬於大地主。理論上,解放農奴是好事,只是農奴制度根深蒂固,讓農奴解放後流入都市,在工廠做工,他們反而難以適應,衍生更多社會問題。當時的俄羅斯社會風起雲湧,加上無政府主義盛行,不少人嚮往流血革命,恐怖分子時常進行暗殺。1881年3月1日,亞歷山大二世乘車出遊,在經過街市時,被炸彈炸死。為了紀念他,他的兒子亞歷山大三世築建了這個「濺血教堂」。

 

 

自亞歷山大二世被刺殺後,亞歷山大三世繼位,為報殺父之仇,其統治手法極為保守頑固及獨裁,反對維新,全國只遵守一種法律、講一種語言、信一種宗教,要實踐狹隘的大斯拉夫主義。只是壓迫力愈大,反抗力也愈大,最終醞釀出1917年的兩次俄羅斯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