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Christian Herald Crusades UK

專題: 交通的「瞻前」與「顧後」

2013年8月
專題策劃及撰稿:郭杜妙嫻、馮兆雄、陸思齊、方思潔、胡德明、馬日恆、林珊一

 

 

魯迅先生曾說:「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如果把這句話的文學或哲學含意撇開,這便是人類交通發展史的開端。交通的開始必定是某人要由甲地到乙地,而當時的交通工具只有一雙腿,地點的往來多了便成了路。交通的目的除了是將人從一地送到另一地,很多時也要將物件移送。在公元前4000至5000年,近東區域便發明了由動物拖動的可載貨支架,而這些支架所經之處便成了更明顯的路徑。其後,隨著車輪的發明,由人或動物拖動的車便因貨運及戰爭的關係應運而生,不同的地區也興建著適合大規模運輸的道路。在中國,秦始皇因統治的需要修建了不少道路,貫通全國。羅馬人也因帝國的管理把道路佈滿大半個歐洲。

 

 

 

 

 

 

 

 

在航運方面,起初的航運工具主要是為在河流及岸邊打魚而造的木筏或草船。因著貿易及戰爭的關係,古人便研發了能航海的大型船隻。約在公元前3000年,地中海旁的國家便建造了一些由多人一同划動的多槳式船隻。而隨著帆船的發明,古人便利用風力航行,差不多所有的文明古國都研發了適合本國需要的大型帆船。

 

 

工業革命前後,機械開始應用到生活上,其中最具影響力的應用就是將機械應用到交通運輸上。十八世紀末,歐洲人便發明了由蒸汽驅動的汽車。在十九世紀中葉,他們發明了由燃油驅動的引擎。平治汽車的創辦人及發明家卡爾平治(KarlBenz)便是首位大規模生產汽車的人。我們現在看到的平治房車多是四輪的,但卡爾生產的第一部汽車卻只有三輪。此後,汽車工業便正式進入了大規模生產的時代,時至今日仍然興旺。

 

 

蒸汽、引擎及電能也應用到鐵路及火車的研發上。運載礦物的路軌及卡車早在工業革命前被廣泛使用,但可供蒸汽火車使用的鋼鐵路軌則在19世紀初隨著蒸汽火車的發明才出現。當時的大英帝國有著全球最好的鐵路及列車,帶領著鐵路工業的發展。可是,蒸汽火車因廢氣排放及體積的關係,不可能在大城市內有效運作。在19世紀末,歐洲人發明了由路軌導電來驅動的電車,這些電車開始在俄羅斯、德國及英國等地的大城市營運。在1890年,由倫敦市及南倫敦鐵路公司開辦的全球首個地下鐵路正式啟用,其他國家的大城市也爭相建立地下鐵網絡。而在電動列車的技術成熟之後,蒸汽火車便漸被淘汰。來回日本東京及大阪的高速火車(俗稱子彈火車)於1964年正式啟用,開展了高速火車在全球的發展。

 

 

目前速度最快的公共交通工具必定是飛機。萊特兄弟在1903年發明了賦革命性的「萊特飛行器」。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各國也盡全力研發新的飛行技術,造就了後來的民用航空發展。現在,我們可在不足一天的時間,到達世界不同的地方。

 

 

以上僅是人類交通發展的概括,但已看到我們享有的交通設施是由一群先驅逐步建立起來的。那麼,未來的交通發展又何去何從?以下提供了未來交通發展的趨勢:

 

 

 

 

 

 

◎節能與減排

 

能源及環保是21世紀的一大課題,可以肯定的是未來的交通工具必定是既節能,又減排。無論是波音公司推出的Dreamliner飛機或是各大車廠所推出的電動及混能汽車,甚至是剛完成了在美國作跨省飛行的太陽能飛機,都朝著這兩個目標進發。

 

 

◎個人飛機

 

汽車是大多數現代人的主要代步工具,但我們可否以為個人而設計的飛機來取代汽車? 儘管現今的科技未足以發展個人飛機,但美國太空總署已把此項目列入「百年挑戰(Centennial Challenge)」內,以鼓勵國民憑創意來發掘個人汽車的可行性。

 

 

 

 

 

 

◎智能汽車

 

過去幾年,智能電話及平板電腦改變了我們的生活習慣。而汽車工業的先驅,也著手推動汽車上的智能革命。在不久的將來,所有新出廠的汽車都可能有智能裝置,功能包括自動泊車、即時網上查詢交通情況、透過智能電話來預先調較車內的溫度令駕駛者在甫上車時便有舒適的溫度等等。而在較遠的將來,汽車可像飛機般具備自動駕駛功能。

 

 

◎海上渡假村

 

在民用飛機普及後,郵輪乘客便大減。可是,近年的郵輪乘客數目卻逆流以上,不斷創新高。主要原因是新造的郵輪美輪美奐,已不只吸引較年長的人惠顧,而港岸的選擇比從前多,吸引了一批新的顧客。在可見的將來,郵輪以海上渡假村的姿態出現,不但能容納數以萬計的乘客,更能在船上提供包羅萬有的節目及服務,同時亦能載乘客到不同的地方尋幽探勝。

 

 

無論交通科技會演變成何等模樣,容我再套魯迅先生的一句話來總結未來的交通發展:「正如逆水行舟,無論怎樣看風看水,目的只有一個──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