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Christian Herald Crusades UK

生命線: (福音恩言) 另類浪子

2013年8月
文/魏永達

「只是你這個兄弟是死而復活,失而又得的,所以我們理當歡喜快樂。」 《路加福音》15:32

耶穌講的浪子比喻,膾炙人口,中外皆知,但一般人只道小兒子是浪子,卻不知道尚有另外一個浪子,也在比喻中出現。

◎不明白不體諒父親 按己慾望任意而行

到底,怎樣才算是浪子?小兒子大逆不道,要求在世的父親分家產,拿了錢後揮袖離家,把錢通通花光之後,禍不單行,遇到饑荒,淪落至去做猶太人不願作的放豬工作,餓得要吃豬吃的豆莢。他這些行徑,必然是浪子無疑了;但假若他分了家產之後,不是揮霍,而是創立事業,接著又遇到好時機,成為成功商人,富甲一方的話,他是否仍然是浪子?

我想,小兒子之所以被稱為浪子,不單是他糊裡糊塗地散盡錢財,最主要的是他不明白,也不體諒父親的感受和需要,只是按著自己的慾望,任意而行。即使結局不一樣,他仍然是一名叫父親傷心難過的浪子。

按著同樣定義,大兒子其實也是浪子,因為他也是不明白、不體諒父親的感受,亦按著自己的想法而行,只不過他的行為、選擇看似較為正當而已!

◎小兒子是失而又得 大兒子生氣又不滿

比喻中說到小兒子決定回家,父親早已在家門等待。相離還遠,父親看見,馬上跑去迎接,先吩咐僕人把袍子及戒指穿戴他身上,隨即吩咐僕人宰殺肥牛來大舉慶祝。哥哥聽見作樂跳舞的聲音,一問之下,知道是父親為弟弟慶祝,便生氣起來,甚至不肯進門!父親出來勸他,他趁機大發怨氣,說自己服侍父親多年,從不違命,但父親連一隻羊也未殺過來讓他與朋友歡喜,反而弟弟花盡錢財,卻宰肥牛慶祝。父親便跟他說道:「兒啊!你常和我同在,我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只是你這個兄弟是死而復活,失而又得的,所以我們理當歡喜快樂。」

哥哥雖然沒有離家,沒有不孝地要求分家產,甚至努力工作,但他是否明白父親的心意?他是否留意到父親每天坐在家門,憂心忡忡地在那裡等待弟弟?假如他真的明白、體諒父親的心意,就會放下手中工作,出去找尋弟弟,勸他回家。他不單沒有這樣做,當知道弟弟回家之後,他更生氣,把一直藏在心中的不滿發洩出來。這樣看來,哥哥不也是一名浪子嗎?

上帝創造宇宙萬物,也造了世人。上帝就是比喻中的慈父,深深地愛著他的兒子,也就是世人,可惜我們都是浪子,不明白、不體諒父親的心意,只按自己心意和喜好去行──有人放縱情慾,明目張膽地宣告脫離上帝,甚至說「上帝已死」,以致泥足深陷,苦不堪言;有人靠著道德行為,自命清高,自以為義,一邊投訴「天地不仁」,一邊打著不同的理想公義旗幟,卻行著實質並不公義的行為。二者看似各走極端,骨子裡其實是一樣,都是叫父親傷心難過的浪子。

◎醒悟過來與父歡喜 承認己罪寶血洗淨

浪子比喻中,清楚說明小兒子「醒悟過來」,回到父家,進了家門,與父親一起歡喜快樂;但哥哥最後作了甚麼決定,卻沒有明確交待。到底哥哥是否明白,不再生氣,進入家門,與父親和弟弟一同慶祝,還是繼續留在外面,生父親的氣?我們不知道。或許,主耶穌故意不講明,提醒我們,自以為義的人,自己覺得比別人優越的人,更難回轉,歸回父神的家中。唯有真誠承認自己的罪性罪行,不推諉責任,來到十架面前的,耶穌的寶血必能洗淨。

不明白父親心意,按己意而行的,就是浪子。上帝對我們的生命、生活都有美善的旨意,我們是否明白?我們又是否體諒父神的感受?父神就像那慈父一般,天天坐在家門等小兒子歸家,也走出家門,勸大兒子歸家。我們都是浪子,現在是歸家的時候了。請用本版決志表與我們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