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Christian Herald Crusades UK

遊子情: 「海龜」與「海帶」

2013年8月
文/言琛曈

無論是留、是退,家庭的整體考量最為重要。倘若能犧牲一些金錢的進賬、物質的享受,日子就算過得簡約一點,只要一家人可以在一起,保了「家」的完整、心靈的充實,犧牲便不再是犧牲,而是成全了。

◎單獨回流 「海龜」家主

舉家背井離鄉,離開熟悉的生長環境,選擇和嘗試另一種的生活模式,當中有各自的原因。然而,當遷到陌生的移居地、面對截然不同的新環境之後,隨即就迎來了各式各樣的挑戰,那樣的真實、迫切,猶如一根藏在肉裡的針,時刻有意無意地刺痛了新移民的心。有人勇於面對承擔、有人選擇當「海龜(海歸)」、有人去留未定,仍然在矛盾掙扎的夾縫中。

梁先生移民時近50 歲,在中國有很好的工作和社會地位。抵英後不足一年,他決定回流:「到了這年紀,一切要從頭開始,談何容易!自問沒有這個能力和時間,去重走過去20 年的路。」可是,梁太太和孩子都喜歡英國的生活,很希望留在這裏。是走,還是留?進退維谷,不知如何抉擇。

誠然,從社會的優勢群體淪為弱勢群體,要適應這個急劇的轉換過程絕非易事。能適應的,就留了下來,也許是一邊打著體力工維持生計,一邊想法子找回自己的位置。不適應的,多半會選擇打道回府,而普遍的現象,是以家主單獨回流的居多。

在「海龜」大隊中,有些人很快便能找回與原職相若的工作,重新接軌,融入仍然熟悉的環境,甚至愈做愈好,根本不打算再回英,長期當「太空人」;有些人卻只能找回一份收入一般的工作,然後省吃省住,將賺來的錢匯寄回英,供養家人,長期當「孤獨人」。

◎競爭太大 「海帶」等待

陳先生陷入了這樣的困局──「當初決定移民,是為了子女能在英國讀大學。然而,我和太太都不適應這裡的生活,自己在工作中也甚不如意。為此,我們計劃等孩子都上了大學,就回國去;期間,我也作了一點自我增值的部署,考取了一張碩士文憑。」沒想到,陳先生回到闊別了四年的原居地,才發現計劃趕不上變化,一切物是人非。原來在過去的四年,陳先生已不自覺地被英式生活「同化」了,他已經與以前的環境、生活方式格格不入……想重新入職政府部門,根本沒可能;跟昔日朋友的關係變得疏離,回流前的美好設想一一落空了。

近年,回游的「海龜」眾多,競爭大、工作機會大不如前,雖然在海外取得文憑學位,但回到原居地,找不到稱心工作的人比比皆是。陳先生自嘲,自己現在已成了「海帶」(或稱「海待」),獃在那裡,又要等到什麼時候呢?於是,又開始考慮再回流,陳太太嘆說:「太可怕了!」

◎家庭完整 首要考量

對於再回流,程太太感慨良多:「五年前,丈夫被公司派往中國作『開路先鋒』,因他擔心約滿後不再續約,所以我們協議短暫分開,他回國工作,我和孩子仍在英生活。三年過去了,他在中國的工作終於穩定下來,也確定未來幾年都會在北京駐紮,因此,我們決定全家移居北京。可是,回去才不過一年多,我又帶著孩子們搬回來,理由很簡單:孩子們不適應,老嚷著要回英……丈夫又要在彼岸獨自生活了。」

無論是留、是退,家庭的整體考量最為重要。若然為了錢,要一家人分開,代價太大,得不償失,請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