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
文/雪貞
聆聽版 (由全人佳音網台提供)
根據調查顯示,中國學生在學術方面成績,比英國本地學生表現卓越。英國電視廣播公司(BBC)構思了一個專輯,探討中西教學的果效,八月中旬播完連續三次的專輯。
幾位中國老師,來到英國漢普郡的一所普通中學,以中國現行的上課時間和方法教授一班五十人的英國學生。中國一直以大班制(四十人或以上)教學,而人數多寡絕不成問題,因為學生們會尊師重道,對老師有服從性,而孩子們自幼就被灌輸「知識改變命運」的觀念,他們深信:要想在這優勝劣敗的社會上爭一席位,就得勤奮讀書,考入著名學府,將來才不會被淘汰。此外,在中國的一孩政策下,父母對孩子均寄予厚望,從小就預備各方面的培訓,盼望子女能成為文武雙全、出眾出色的人才。事實上,孩子們所承受的壓力亦不少。
回說這班願意接受挑戰的九年級學生,在參加此計劃開始,已經受到各種考驗──每天上午八時要參加升旗禮和體操,接著就上英語、數學、科學、國語和體育課,除了小休和午膳時間外,要一直上課至晚上六時。課堂上,中國老師認為學生上課時自律是理所當然,但對於本地土生土長的學生,守秩序、不停抄寫筆記等方式,實在吃不消,於是反叛的行為就不停上演。其中更有一個學生自備熱水煲,在上課期間燒水泡茶,被老師發現後要求見家長。沒想到,學生的母親認為兒子在學校上課時間長,要泡茶喝也無可厚非;換句話說,她並不認為孩子犯錯;東西文化的差異由此可見一斑。過了不久,中國老師對於教導英國學生開始感到心灰意冷,這時該校校長和訓導主任就介入,教訓學生一頓,學生們才開始檢點,師生對峙的局面也相對減少。
一個月後,中國老師教導的學生和另一批由本地老師執教的學生,一同參加相同試題的考試比拼成績,結果中國老師所教導的學生整體成績比較理想。雖然如此,該校校長仍未認同中國老師的教學方式,且認為是扼殺了孩子的童年生活,長時間上課讓他覺得學生都像在坐牢似的。不同的教育價值觀,可能反映出不同的社會價值觀。在西方國家,教育制度相對民主,認為學習最重要的是讓學生發展獨立的個性和自由觀點,因此強調師生之間彼此互動,引發思考;他們的上課時間甚至只是中國學生的三分之一,但卻能同樣吸收知識,更自由地成長。當然,不能用一套電視專輯來定論中西方教育,事實上,只要中國和西方在教育制度上各取所長,因材施教,相信學生都可以從學習中獲得更多樂趣和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