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
專題策劃及撰稿:胡德明、曹子光、馮兆雄、方思潔、馬日恆、區雯慧、陸思齊、林珊一
每一個人或每個家庭尋找新的居所總有不同的原因,有些人遷居是希望家人的生活質素可以提升和得到改善,有些人相信自置物業是最佳保值和升值的投資,有些人因為工作關係而要轉換居住地點,又有些人希望子女能夠入讀較好的學校而舉家遷移,有些人是因為政治因素、人身安全或自由,而「投奔怒海」或攀山涉水、穿洲過省,不惜冒著生命危險尋找另一個生存的空間。
中國人常說「安居樂業」,意思是「安定地居住和生活,快樂地從事其職業」。「安居」是首要啊!人人都渴望安居。安居,對很多現代人來說,想到的是置業、換大房子、甚至是買豪宅。人為了要擁有地上屬於他們的「一片樂土」,就只得拼命賺錢,抓緊每個「入市」的時間和機會。但事實上,不少人因此而淪為「樓奴」和「負資產」,揹負沉重的經濟包袱;也有不少一家幾口子的家庭,因經濟條件所限,只能活在細小的「蝸居」中。其實,對世界上很多人而言,「安居」的定義是最基本、最簡單不過的──能在不受生命威脅的環境下存活。
無論對於安居的定義如何,當中都有一個共通處,就是設法改善生活環境和條件。這幾個世紀以來,不少人因為長期活在物資短缺和生命飽受威脅的環境,結果不惜付上各種代價,甚至將性命押為注碼,也要遷到相對發達的國家或地區去。問題是,到底世上哪裡才有完美的居所?
追求永恆的樂土
聖經除了鼓勵人好好在地上生活之外,也提到另一個「永恆的居所」,並且用了很多不同的字眼去描述這個「永恆的樂土」,例如「更美的家鄉」、「天國」、「神的國」、「天上永存的房屋」、「天堂」、「樂園」、「天上的聖城」等等。這些不同的字眼,都突顯出神已經為我們安排好另一個更值得嚮往的地方。「因為我們知道,我們這地上的帳棚若拆毀了,我們將有神所造的居所,不是人手所造的,而是在天上永存的。」聖經利用古時遊牧民族或方便客旅移居的「帳棚」,來比喻我們現有的肉體是軀殼、是短暫的;同時,也進一步教導人,要視此短暫的人生旅途為一座「帳棚」(臨時的),而非「不動產」;聖經繼續利用「天上永存的房屋」與臨時的「帳棚」作對比,強調還有另一個永恆的身體、生命和居所。我們的心臟都總有停止跳動的一天,但今生在世的句號,並不是我們的終局,因為肉體不外是靈魂的暫居之處而已,還有另一個更美的世界、永恆的樂土等待著我們。
尋求永恆的生命
耶穌曾說:「虛心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這裡所指的「虛心」,可以指一顆「謙卑又認真尋求神的心」。要活在這塊天國樂土,我們必須先擁有屬於天國的永恆生命,方法只有一個──認識、接受主耶穌,作為生命的救主。問題是,我們是否願意好好把握良機,珍惜每一個認識主耶穌的契機。我們必須要記得,天上的居所不能以人間那套置業的模式「購買」,你願意投資在永恆的國度嗎?
回歸永恆的父神
每個人總有一天要歸回塵土。空空地來到世上,也必須空空地離開。聖經曾說:「你們世人要歸回」,而當中的「歸回」不只是歸回塵土,它有一個更深的含意,就是「歸回永恆的父神」,因為祂是我們的天父、是創造我們的主宰。祂無比慈愛,祂終日等待我們回歸到祂的懷抱。有一天,父神會在那永恆樂土中,擺設最大的筵席,誠邀每一個因信耶穌而回歸到祂身邊的人,與祂共享盛宴。
如果人不斷為尋求地上的安居之所而努力,甚至也願意付上沉重的代價,那天上更美之安居樂土,豈不更加值得我們嚮往和追尋嗎?
專題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