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Christian Herald Crusades UK

健康寶鑒: 冬季美味火鍋

2015年2月
文/林李瓊芷(註冊整全營養師)

 

冬季吃火鍋,跟家人朋友圍在火鍋前,盡情大吃,暖烘烘的確是一大享受。火鍋食材各式各樣:有肉、有海鮮、有菜、有豆腐,再加上不同的蘸料……吃一頓火鍋餐,往往可花上數小時。

◎五個誤區

不錯,火鍋是一種營養到位的飲食方式,因為當中包括了蔬菜、肉類、海產,也有澱粉類食材,可是我們要小心,別踩入以下五個誤區:

 

*挾起即放入口

不少人面對熱騰騰的火鍋美食,一挾起來便直接往嘴裡送,燙得舌頭發麻、額頭冒汗,大呼過癮。事實上,口腔、食道和胃黏膜一般耐受的溫度只是50℃,而火鍋濃湯的溫度有時會高達120℃。請記住,太燙的食物會燙傷口腔、舌部、食道以及胃的黏膜。一些本來就有口瘡的人,吃了火鍋之後,原有的口腔黏膜炎症狀會加重。因此,吃火鍋時千萬不要過急,取出的量要少,且要等到降溫後才進食。

 

*燙一下拿來吃

為追求鮮脆嫩滑的口感,很多人把食物放入鍋裡燙一下就拿來吃。這種吃法,除了造成消化不良外,還把潛藏於食物中的細菌、寄生蟲卵吞入胃腸,從而導致渾身乏力、肌肉酸痛、身體浮腫,有時候連腳踏地面也會有刺痛的感覺。所以,吃火鍋時一定要將肉切薄,而且要涮熟才能吃。

 

 

 

*麻辣燙感覺好

有人認為,又麻、又辣、又燙的感覺,實在太過癮了。要知道,麻辣火鍋對胃腸的殺傷力很厲害,辛辣的湯底會嚴重刺激胃腸壁黏膜,引起胃酸過多和脹氣,除容易引發食道炎和胃炎外,也有可能出現腹瀉。便秘或痔瘡一族,吃火鍋時更要「嘴下留情」。

 

*火鍋湯有營養

很多人認為,火鍋湯匯聚了各種食品的精華,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把它當「營養湯」喝光最為上算。事實恰恰相反,在反覆沸騰的火鍋湯中,維生素等有益成分大多已被破壞,反之飽和脂肪、鹽中的鈉、嘌呤等有害成分卻特別多,而這些成分均是肥胖、糖尿病等多種慢性疾病的誘因。由於火鍋的食材以肉類居多,蛋白質經分解後產生大量嘌呤,攝入過多嘌呤,正是痛風急性發作的原因,如果同時進飲嘌呤含量也很高的啤酒,簡直是「火上加油」。因此,鍋中剩下的食材和湯底,應倒掉為妙。

 

*麻辣湯凍啤酒

很多人喜歡一口麻辣湯、一口冰凍啤酒,美其名曰「中和」;其實忽冷忽熱,對胃黏膜極為不利,極易造成胃腸疾病。吃火鍋時,應儘量避免喝冷飲。

 

◎溫馨提示

 

*加入涼性蔬菜

對一些體質較燥熱的人,最好在火鍋食材中加入一些涼性蔬菜,如冬瓜、小白菜、西洋菜、蓮藕等,不介意吃苦味的,來點苦瓜更好;在湯底放點不去芯的蓮子,不僅有助均衡營養,還有清心降火的作用;加點豆腐,不僅能補充多種微量元素的攝入,還可發揮豆腐裡石膏的清熱瀉火、止渴作用。

 

*清湯湯底為佳

火鍋湯底最好以清湯為主,可用番茄、蘿蔔、粟米、芫荽(香菜)、竹蔗和茅根等天然食材來增加味道,要避免高脂湯底如豬骨、麻辣等,也儘量不要用高鹽的現成上湯和湯包。配料應以瓜菜和澱粉質食物,如米粉、粉絲和烏冬為主,輔以低脂肉類,部分肉類更可以豆腐代替。少食內臟為佳,因為隨著農藥、化肥、添加劑等在食品生產過程中的應用,動物內臟所含的病原微生物和藥物殘留量最高。

 

 

 

*多放菜消油膩

要多放蔬菜,因為蔬菜含大量維生素及葉綠素,其性多偏寒涼,不僅能消除油膩,補充冬季人體維生素的不足,還有清涼、解毒、去火的作用;但放入的蔬菜不要煮過久,才有降火作用。吃火鍋後喝杯清茶,不僅可解膩清口,還會清火。

 

*一週只吃一次

吃火鍋前,最好先喝小半杯新鮮果汁,接著吃蔬菜,然後才吃肉。這樣,才可以更好地吸收食物的營養,減少胃腸負擔,達至健康飲食的目的。一週之內不可吃火鍋多過一次,因為吃多了容易上火(熱氣),而且最好控制在兩小時內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