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Christian Herald Crusades UK

母親節專頁: 角色轉移

2015年3月
文/李鄭玉珊

提起母親和米的故事,不期然想起感人的「三袋米」。那是講述鄉村一位窮苦的單親母親,為了讓兒子可以在縣重點學校讀書,而作出了偉大的犧牲。患上嚴重風濕,幾乎不能走路的她,卻天天外出,到處行乞討米,為的是要每月湊足30 斤米,作為兒子的學費交到學堂。由於交上的米太雜太碎,這位母親的苦情終被校方揭露,結果減免了她兒子3 年的學費和生活費,使他可以順利完成中學。在畢業禮上,校長把這個愛的秘密公開,並把這位母親請到台上﹔兒子得知母親忘我的付出,便激動得猛然撲上前,攬著她大哭喊叫:「娘啊!娘啊……」

我的母親雖不至要討米替我交學費,但母愛同樣是濃得化不開。每次父親把糧金拿回家,她第一件事就是去糴米。那時候,年幼的我眼巴巴看著矮小而體弱(一向有哮喘病)的母親,吃力地把沉甸甸的米包搬上三樓,然後倚牆喘氣……我能做的,就是端來一張小凳子,讓她坐下來。

那年頭沒有電飯鍋,但母親用砂鍋燒出來的飯特別香。母愛就藏在那碗軟綿綿、拌和了一大匙豬油和醬油的「飯心」裡,天下美食莫過於此﹗還有那片用熱茶泡浸的飯焦(鍋巴),也是母親為我預留的「飯寶」。俗語說﹕「人是鐵、飯是鋼」,怪不得吞下這麼一碗飯,整個人也就感到飽足了。母親的能耐,全顯在過年前蒸糕的過程——晚上把米淘洗好,浸於水中,次日清晨便開始小心翼翼地,將一勺一勺米放進小石磨裡,磨呀磨的便弄出細滑的米漿來,然後,加入一大堆經過處理的材料,如蘿蔔絲/芋頭粒、蝦米、臘味等,蒸上差不多兩小時,一盆盆熱騰騰、香噴噴的美味蘿蔔糕、芋頭糕便出爐了。滲入了母親的心思和辛勞的糕點,分外好吃。對於母親的另一呈獻——糯米麥粥又是懷念不已。糯米煮成粥,是滑滑的,麥子煮成粥,是韌韌的,加些冰糖,有特佳的風味,母親的糯米麥粥始終是甜入心的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