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
文/小書生
今年5月11日,紐約一家著名的拍賣所Christie’s,在短短12分鐘內憑一幅畢加索的名畫「阿爾及爾的女人」刷新了拍賣會的記錄,以1.6億美元(連佣金1.79億美元)榮登史上最貴名畫的寶座。這幅畫長1.5米,寛1.2米。1954至1955年間,畢加索以19世紀法國著名浪漫主義畫家歐仁‧德拉克羅瓦(Eugene Delacroix)的作品「阿爾及爾的女人」為藍本,改編創作了15幅系列作品,並以A到O作為編號,以表對朋友亨利‧馬蒂斯的懷念,所以這15幅畫一半受德拉克羅瓦影響,一半受馬蒂斯的影響,再加上畢加索本身獨特的畫風,構成了這一系列的創作。而這次破記錄的就是系列中的O版。
這系列的畫充分地表現出畢加索的強項──立體主義及裸露畫在這個時候正處於畢加索畫的巔峰。阿爾及爾裸體女人的描象跟他早期的作品「亞維農的少女」很相似,都是以立體手法表現裸體像。畢加索所畫的「阿爾及爾的女人」實際上就是德拉克羅所畫的裸體版,加上他的對手兼好友馬蒂斯的東方主義的影響。總而言之,這幅畫就是名家在大時代所作,同時又揉合了多種風格而成,故此價值不菲。倫敦藝術品投資基金Fine Art Fund Group的首席執行官表示,這幅畫在十年間的價錢將再創高峰。
到底名畫是根據什麼而訂價的呢?
現時留傳畢加索的畫不多,市上可以買到的更少,不過有錢又願意花錢的人卻越來越多。在需求節節上升但供應不可能提高的情況之下,這些畫的投資價值就變得非常高了。這種投資價值又令畫的價錢再度上升。因此,畫的定價不單被成色、繪畫技巧、創新元素及背後訊息所影響,最重要的還是它的經濟價值。除非經濟急轉直下或利率大幅下跌,否則人們古時以藝術角度為畫定價的日子將一去不返,創新的念頭也將不再重要。富豪們很可能將有名氣的藝術品存於貨倉,待價而沽,有的甚至在一買一賣之間,連畫本身一眼也沒看過,更遑論對藝術的欣賞。
不但如此,自從量化寬鬆政策以來,收藏藝術品成為另類的避稅策略及投資工具,藝術的單位變成了$。油畫成為了另類投資工具,並不包括在稅網之內,現時也沒有相關的條例監管藝術品的買賣及定價。這個藝術品市場在持有權及定價方面都缺乏透明度──直到現時,我們也不知是誰買了那幅畢加索的名畫,而引起了市場的轟動。這些引人注目的藝術品,一般都經由海外空殻公司透過一系列的交易進行,而這些交易甚至可能連筆錄的文件也沒有。一旦交易成交,藝術品就會被空運到無稅區進行收藏,直至它們再次在市場放售。
藝術品就這樣成為了增值的工具,而非對藝術的追求,市場操縱也成為了常見現象。今年二月,瑞士藝術品經紀Bouvier被控詐騙,因他製造虛假文件而令其客戶在購買藝術品時付出高於合理價格。這宗案件不單震驚國際市場,也令大家想到,雖然藝術品是一種非常主觀的貨品,但它其實可能也有一個「合理的市場價格」。有人甚至提出反思大衛‧休謨(DavidHume)對美學的理念,利用專家的專業知識,嘗試找出一個比較客觀的定價方式。
無論如何,藝術貨品的主觀成分令它非常容易成為洗黑錢的工具。
相對於金融財政工具,藝術品市場不被任何條例監管,令情況更糟糕。很多時候,只要你有錢,甚至連護照也不需出示就能買到藝術品。這種貨品對擁有人身分的保密性、稅務方面的便利及高價值性,令它成為財富快速轉移的工具。
以這個世界的價值觀看來,財富比美學重要,擁有比享受重要。人們願意為了雅絕的藝術品一擲千金,然後立即又將這些藝術品囚於幽暗之中,大概這將漸漸成為一種必然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