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Christian Herald Crusades UK

生命線: 人生競技賽

日月星

 

 

聆聽版 (由全人佳音網台提供)

 

 

巴西里約熱內盧2016年奥運會在8月閉幕了,在參賽的健兒曲終人散的背後,有人歡笑有人愁。歡笑者是拿到金、銀、銅牌的得獎者;愁煩者是沒有機會面對鎂光燈,連決賽也不入圍的健兒。如能探討他們比賽後的心路歷程,不難發現他們付出的艱苦訓練,同樣有失敗過,有受傷過,有被教練苛責過,有流過汗水與眼淚,只待奥運會運動場中,發揮自己最高的潛能,與其他國家選手一較高下。

 

 

 

 

 

 

 

 

一個人的成功與失敗,除了許多個人因素,還要加上天時、地利與人和。記得在電視機螢幕前,目睹一位跆拳道的英國選手,幾個回合的積分都領先對手,他以為勝券在握,未到完場鐘聲便轉身面向教練。結果對方就在最後時段反擊得手。他在完場時接受訪問,哭喪著臉,痛失金牌。一次的女子田徑賽中,有兩位選手併肩將要抵達終點,其中一位突然跌倒,另一位沒有直衝終點,反而折返扶起對方,兩人再一起奮力衝刺,同抵終點,體現了奥林匹克運動會精神——友誼第一,比賽第二。

 


奥林匹克運動會源於19世紀,法國教育家古柏坦(Pierre de Coubertin)夢想藉著運動競賽,讓世界各地人民能建立友誼,互相了解,互相對話。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古柏坦夢想成真。終於在1896年,第一屆奥林匹克運動會在希臘雅典開幕。就是這樣,四年一屆的奥運在世界不同國家的大城市舉行。第一屆只有14個國家的241名選手參加。後來奥運會迅速發展,到了今天,已經成為世界多國參與的盛會,今年就有11,303位來自207個國家的選手參賽。

 

 

 

 

 

 

 

奥運會為健兒和選手提供了競技場,同時讓他們展示最高水平的技巧與毅力。最重要的原則是所有參賽者堅守公平競賽,不可以服用禁藥來促進體能的發揮。2016年奥運會8月是健全選手參賽,還有一隊是難民選手加入;9月是傷殘選手參賽,不論健全或傷殘、不論年齡,體現奥林匹克運動會的精神和理念,以競賽方式發掘和造就不同年齡的參賽者。

 

 

在接近兩千年前,使徒保羅就以體育競賽的價值來譬喻人生。他在《哥林多前書》(新譯本)九章24節指出:「難道你們不知道,在場上賽跑的人,雖然大家都跑,但得獎奬的只有一個人嗎?你們都應當這樣跑,好叫你們可以得獎。」從奥運會選手竭盡全力,看到人生的競賽場的真正意義。保羅繼續說:「凡參加運動比賽的,在一切事上都有節制和操練;他們這樣作,不過要得到能壞的冠冕,我們(信徒)卻是要得不朽的冠冕。所以我奔跑,不是沒有目標的;我鬥拳,不是打空氣的。我要克制自己的身體私欲,叫身體服我,恐怕我傳福音給別人,自己反而落選了。」

 

 

 

 

 

 

 

每位奥運選手參賽都想得到金牌,金牌是他們的理想目標。人生的競技賽也一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不同目標。但是,人的終極標竿在哪裡?就是我們的永恆生命的意義。保羅在《腓立比書》(新譯本)勸勉我們:「弟兄們,我不以為自己已經得著了,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記背後,努力面前,向著目標竭力追求,為要得著神在基督耶穌裡召我往上去得的獎賞。」就讓我們在人生的競賽場上認識耶穌,並且愛主的命令,勝過奪得的金牌。因為祂曾應許我們有永生的盼望,惟有藉著相信祂,我們才能到祂為我們預備的新天新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