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志光
今年9月下旬,我被邀請參加一個中英科研企業創新高峰會議,在上海浦江舉行,英方一行有百多人。由英國大學與科學國務大臣Jo Johnson帶領下,當中有英國的科學家、大學校長、教授和學者,還有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石墨烯之父」——英國的Konstatin Novoselov教授也在我們隊中!
中國主辦當局的安排很好,設備和人手都很專業,令我們有賓至如歸之感。當中有很多精彩的論壇和高度的學術交流。
◎中國在科研界的角色
這次一行,令我想到中國在世界上科研界扮演的地位,實在是極為重要。中國其實是很有創新的民族,小時候我們便在書本上知道我們的四大發明,可是不知怎的,過去數十、百年我們好像在科學上迷失了一樣。基本上沒有給世界帶來什麼大貢獻。諾貝爾獎得主李政道、楊振寧都是在美國培育出來的華裔科學家。有人說中國就是連一個世界級的品牌也沒有,而英國(人口只是中國的5%)卻有數不盡的國際名牌。不但如此,中國更被西方國家多年來笑指為「偽造的超級大國」,真是令人婉惜。
今天的中國,不管是領導層或是企業家,及至學者、教授,都知道科技發展是人類社會進步與時代變遷的不竭動力。看看中國當前面對的重大挑戰,如環境污染,城市交通擠塞、清潔能源短缺及至人口老化等嚴重問題,是一個國家不能解決的,這次的高峰會還加插了不少研討會和論壇,便是讓中英兩國的科技精英和有關部門,彼此提出未來科研發展的策略和方案。我參加的小組更有個有趣的小結,是「中國資金雄厚,但找不到投資創新的科研,而英國卻缺乏資金,不能全面把很多創意發展到應用上。」當中的隊員都笑說,中英兩國好像是天作之合!上台演講的英國諾貝爾物理學獎Novoselov教授和幾個大學校長也一一讚揚中國在英國投資的科研合作。
◎科技創新與一帶一路
其實今次的會議不單是只談及中英兩國科研策略,也推及中國「絲綢之路經濟帶」或稱「一帶一路」的建設,這是中國對外開放的統領性策略,也是一個創新理念的過程,與中國沿線差不多五十個國家和地區簽署的科技合作大計。通過創造合作模式、多元化合作平台,希望集結亞太地區50億人口的智慧能力資源,創造21世紀的新絲綢之路——智力絲綢之路、綠色絲綢之路、健康絲綢之路、和平絲綢之路等等。讓中國成為一股新的正力量,再次像第一次絲綢之路一樣,把東西貫通,更希望新的絲綢之路可以除去東西兩極化的對立。中英攜手為一些沒有分國界、全球性的大問題,如全球氣溫上升、人口老化,創造出及時解決的方法來。喚起我們中國本是一個「四大發明」的民族,而這四大發明也大大影響了整個世界很長的時間。
十七、八世紀前中國是世界第一大國,生活水平據記載是高於當時其他國家。十九世紀是英國的天下,二十世紀是美國的,二十一世紀中國或許要捲土重來。我們看到一些資料證據嗎?現在中國擁有世界最快的「天河二號」超級電腦,全球最大的500米口徑望遠鏡,都是開放給世界各地科學精英來模擬、探索思維世界和宇宙邊察的平台。無論在綠色能源發展、上太空入深海探索、量子科學領域,都是擠於世界之前列地位。中國是否能捲土重來,重拾發明大國的美譽,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本文作者為克蘭菲爾德(Cranfield)大學電機工程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