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
專題策劃及撰稿:胡德明、馮兆雄、方思潔、馬日恆、區雯慧、陸思齊、林珊一
文/安琪
Jenny的嫂嫂定居英國多年,在醫院擔任護理職務,英語溝通不成問題,工作愉快,與同事關係和睦;丈夫的事業也不錯,經濟寬裕,夫妻恩愛,已接近退休年齡;他們疼愛的四個兒女已自立,也孝順父母,聽來近乎完美,相信是很多海外華僑眼中羨慕的家庭。
不料孩子紛紛就業之後,嫂嫂便陷入種種焦慮--大兒子因工作關係,十多年來經常開車到各地推銷治癌藥物,雖然薪金優厚,嫂嫂卻擔憂他天天在高速公路上奔馳,容易發生意外,又擔心兒子終有一天會失業。兩年前,大媳婦婚後第五年才懷孕,後來卻發現是宮外孕,經多次檢查,醫生證實其中一方不育,抱孫的美夢幻滅,令嫂嫂非常失望。
小女兒大學畢業後,到南韓當教師一段時期,發覺還是比較習慣英國生活,去年返英,待業了六個月也找不到工作,唯有暫時到爸爸的公司當臨時工,汲取經驗,自信心也大大受挫,嫂嫂看在眼裡,更添憂慮。
種種困擾,導致嫂嫂長期失眠及處於緊張和焦慮狀態,並產生過分的害怕和憂慮,而有時擔心的來源更不知為何。後來醫生診斷她患了「焦慮症」,轉介她每週接受「情緒輔導」,六星期後已有好轉。兩個月前,她突然嘔吐大作、頭暈、非常不舒服,救護車送到醫院急診室,檢查發現腦部一條血管有一個孔,醫生說這情況很罕見,只得立刻進行微創手術,封閉傷口。血止了,兩星期後回家卻出現貧血、頭暈和氣喘。醫生吩咐她學習深呼吸及多休息,繼續服藥控制,無需再覆診。
目睹嫂嫂飽受焦慮症折磨,Jenny認為與她的性格內向有關--哥哥嫂嫂都很少外出,朋友不多,既沒有宗教信仰,也不會向精神健康機構求助;有空就呆在家裡,說很享受家居寧靜的生活;多年來只出門旅行一次,就是小女兒到南韓當教師時,夫婦兩人去探望她。Jenny認為,經常出外旅遊,能擴闊視野,才不會常常聚焦於難題上,困在死胡同。Jenny只有安慰嫂嫂,希望她能夠學習釋放自己。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面對生活上的種種壓力,可能會感到孤立無援,產生焦慮或其他情緒病。人的力量有限,若能信靠那位全知、全能、創造萬物的真神,將一切憂慮交託給祂,生活的重擔便會輕省得多。正如聖經《腓立比書》四章6-7節說:「應當一無掛慮,只要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神。神所賜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穌裡,保守你們的心懷意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