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Christian Herald Crusades UK

天倫樂: 這是我的東西不分享!

2016年8月

文/莫珍真          聆聽版 (由全人佳音網台提供)

 

 

活動時間到了,邦邦第一時間跑到電腦桌前,這可是他連續第三天霸佔著電腦玩;安妮一個勁兒跑到擺放玩具的櫃前,拿起日前新送來的芭比娃娃,不願意放手,他們的行為引起其他小朋友的不滿,同聲向老師投訴,當老師試著向邦邦和安妮說明:要把玩具和別人分享時,他們都堅決不肯,同聲回答:「It’s mine!I don’t want to share(這是我的東西,才不要分享呢)!」

 

 

 

 

 

 

 

 

 

 

 

◎不願意分享的原因

 

 

像邦邦和安妮不願意和同學分享玩具、圖書、電腦的情況,在課堂、家裡都常有發生。究其原因,很多是由於小孩是家中的獨生孩子,從來不需要和別人分享任何東西,加上父母、祖父母的溺愛,在家中自然是「呼風喚雨」,不需要顧及別人,素來是一人獨享!

 

 

也有些是因為父母本身對人、對事斤斤計較,甚至教導孩子要以進取的方式,來得到想要的東西。大人不能以身作則,孩子沒有一個可模仿的正面對象,往往在不知不覺間,吸收了那套自私的處事原則,當然不會與人分享了。

 

 

 

 

 

 

 

 

 

◎鼓勵參加群體活動

 

 

在學校裡,遇上不願分享的孩子,老師會讓他們坐在教室一角,作為小小的紀律處分,要是孩子仍沒有遵守分享的規則,老師也許會暫停孩子的活動,他喜愛的活動都不能參與,這大約半小時讓孩子們冷靜下來,反省自己的行為。

 

 

每個行為的背後,都有一個可能和生理或心理相關的理由,老師或家長要了解孩子的心態,才能作出適合的解決辦法;可鼓勵多參加群體活動,從中學習社交技巧、與別人建立友誼。

 

 

 

 

 

 

 

 

 

 

 

◎父母是最佳的導師

 

 

要改善孩子在學校的行為,需從家中做起,要知道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人生導師和教練。懂得與人分享,不是與生俱來的美德,需從小灌輸正確的價值觀,要他們明白「為什麼」要與人分享,而不單是強迫他們要分享。緊記,這是一個學習過程,需經過操練、再操練,才能讓孩子學習「如何」、「為何」與人分享。

 

 

 

 

 

 

 

 

 

 

◎給家長的溫馨提示

 

 

接納有些東西是可以不分享:例如爸爸送的生日禮物——小超人玩具、每天晚上緊抱著的小熊抱枕等;但很多東西卻是他們可以與人分享的,例如蠟筆、糖果、故事書……告訴孩子:「你看俊俊一枝筆都沒有,你可以借兩枝給他嗎?他一定會很感謝你,也願意和你做朋友。」或者換一個角度,對他說:「要是俊俊有一整盒顏色筆,卻不願意借給你,你會怎麼想?」

 

 

 

 

 

 

 

 

 

多鼓勵,多讚賞:當孩子走出了第一步,別忘了給他鼓勵。「真乖,你看俊俊多開心,我真為你感到驕傲!」不妨多分享你自己的經歷,講講如何透過分享得到心靈的滿足。

 

 

作孩子的榜樣:言教不如身教。在生活中,家長要以身作則,讓他們領受「施比受更為有福」的概念,並鼓勵他們從心而作,教導他們學習出自真心地與人分享,而不是被父母或老師強迫而作的,因為這樣只會產生反效果,令他們感到不公平和忿怒。

 

 

當父母與人分享的時候,孩子也會與人分享;當父母關心別人的需要和感受時,他們也會關心別人,因為那雙小小的眼睛,正在觀察、模仿父母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