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思齊
每個學術範疇都隨著更深入的研究而不斷演化,不斷進步,以求進一步接近真理這個終極。經濟學這個新進的學科,也不知不覺間變得更貼近我們的生活。
早在古文明時代已經有關於經濟學的研究,不過直到亞當斯密夫的《國富論》出版以後,經濟學才真正成為一門專業。亞當斯密夫乃古典經濟學之父,「無形之手」就是他所提出的。在他之後出現了不同學派,如馬克思主義、凱恩斯主義、芝加哥經濟學派等等。然而即使是現代經濟學,也面對一個很大的難題沒有解決——理論一般都缺乏實質數字來支持,有時候實質數據甚至和理論的數學模型推論相反。比如恆常所得假說(Permanent Income Hypothesis),一直以來都是宏觀經濟學的基石。這個假設認為人的消費模式由長遠的收入所決定,而非由暫時的改變所影響。所以根據假設來推論,一次性的獎金不會令人增加消費,相反,工資上升則會令人增加消費。這個假設從表面看來很合乎邏輯,因為以常理來看,若只有一次性的獎金,大部分人都應把獎金儲蓄起來,未雨綢繆。不過這個理論有一個小問題——現實數據跟推論不符。因為據資料所見,有差不多一半人一拿到錢立刻就花掉了。於是這個理論所衍生出來的數學模型推論往往跟現實有落差。
這並非說經濟學理論都是一無是處。
提起經濟學家,不少人就會聯想起大學教授,然後就是政府或大銀行的特別顧問。雖然不少經濟理論沒有實質數據支持,但這些理論起碼為解決問題帶來了思考方向及框架。所以不少億萬富豪及銀行等依然願意聘請資深經濟學家,就是因為他們的思考模式有其獨到之處。最近,不但財金界,就連資訊科技界的公司也爭相聘請經濟學方面的人材。
合適地應用經濟學,其實會令我們的生活帶來意想不到的好處。
過往,不少人試圖以過分簡單化的經濟學理論及假設,來解決現實難題或者預測將來的事,效果往往未如人意。不過這些簡單化的經濟模型,原來可以在社會中有其他應用方法。Google的Ad Words廣告平台的收費方式,就是由一個經濟學者William Vickrey開發出來的;經濟學家Al Roth則將經濟學中的博弈論應用於器官捐贈中,救了不少人的性命。此外,面對中介者難題、網上商品投標系統等等問題,不少公司如亞馬遜等都開始嘗試從經濟學理論中尋找答案,而且效果相當不錯。
新一代的經濟學者比舊一代還有一個明顯的優勢——人工智能。現時,經濟理論可以結合大數據(Big Data)及比以前更優越的統計學模型來研究,在短時間內找出一個最有效的假設。於是經濟學者可以應用自身的經濟學理論,更大膽地提出不同假設及相關的數學模型,然後加上人工智能去找出可行的答案。這個運作模式,已經令不少公司在商品研發、市場推廣等方面受益不淺。
在這個趨勢下,經濟學者的角色將更像一個工程師,將所學的經濟理論應用到現實難題之中,而非一群食古不化的專業顧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