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
提起「大衛」這個名字,絕大多數人都會馬上聯想到米開朗基羅(1475-1564)的這件著名雕塑,因為它實在是太有名了,以致每年都吸引著上百萬的人專門去意大利佛羅倫斯美術學院欣賞這件原作,但是,卻很少有人知道米開朗基羅的大衛到底在講什麼?又有何與眾不同?
一塊被人遺棄的巨石?
其實,這個高5米、重約6噸的大理石,它的原石早在15世紀60年代就交給一位雕塑家來創作,但因為石料既堅硬又很薄,導致發揮空間極小,所以該雕塑家後來就放棄了。之後,又輾轉到另一位雕塑家手中,卻還是無果而終。這塊曾經被人嫌棄為「一個叫做大衛的大理石,仰臥著很擋路」,而且是一個「燙手山芋」誰也不想接手。最後,這塊被塵封了40年之久的大理石,終於等來了當時才26歲的年輕雕塑家米開朗基羅。在他的眼中,任何一塊石頭都是有靈魂的,他可以從一塊石頭最原始粗糙的樣子,看出蘊藏在其中的形態和美感,正如他所說:「雕刻家的工作僅僅是去掉石頭多餘的部分,把真正的形象引出來。」後來,僅花了三年的時間他就將「大衛像」雕刻完成,而這件作品為米開朗基羅獲得了無數的榮譽和讚美,可誰能想到這件舉世聞名的藝術傑作,竟然是從被人廢棄了幾十年的石頭中誕生的呢。
這個大衛究竟是誰?
其實這個大衛並不是來自希臘神話或是一個虛構的人物,而是確有此人,他是三千年前在以色列的一個君王,並且他的故事被記載在《聖經》裡面。米開朗基羅的「大衛像」講述的,是在大衛還沒有成為君王前他所經歷的一件事:當時,以色列人和非利士人交戰,對方派出一個身高三米、頭戴鋼盔、身穿鎧甲,在戰場上所向披靡的巨人戰士歌利亞。但是,等了40天一直都沒有人願意一對一上前迎戰,因為以色列人都非常懼怕這位身形高大的巨人。原本大衛是來戰場上看望哥哥的,但當他聽到仇敵囂張的謾罵,他抑制不住滿腔的怒火回應道:「這人是誰,竟然敢向永生神的軍隊罵陣呢?」後來,大衛就主動請纓上前爭戰。可是,大衛只是一個牧羊的少年,他完全不懂軍事戰技。所以,他連鎧甲都沒有穿,直接拿著幾塊小石頭和甩石的機弦,就上去迎戰了。然而,沒有人看好這場差距懸殊的比賽大衛會有勝算。可是,出人意料的是大衛竟然甩出一塊小石頭剛好打到對方的額內,巨人歌利亞就倒下了。從此,大衛一戰成名,成為了以色列人心目中的英雄。
為什麼用這個姿勢?
大衛打敗歌利亞的這個故事,早就被許多的藝術家拿來當作題材。但是,在米開朗基羅之前的所有藝術家,他們都是把大衛放在一個勝利者的姿態裡,比如雙手拿刀踩在敵人頭臚上的大衛,或是威風凜凜地拿著已經被砍下的頭宣告勝利的大衛。然而,米開朗基羅卻把勝利的意義放在贏之前,而不是贏之後。在扔出石頭之前的大衛,全身青筋暴起,肌肉緊張,雙目緊緊地盯著對手,他隨時準備好作戰。米開朗基羅很生動地刻畫了大衛在扔石子之前的千鈞一發之際,那堅定且充滿信心的眼神和姿態。因為,大衛在與敵人交戰前,他憑著信心宣告說:你倚靠的都是破銅爛鐵,它們看上去是很厲害,但是我所依靠的是萬軍之耶和華的名,祂是創造天地的主宰,是全能的上帝。因此即使是面對強大的敵人,大衛卻毫無懼怕且充滿信心!即使從人的眼光來看,這是不可能的事情,因為怎麼可能用一顆小小的石子,就可以擊垮一個強大的巨人呢?但是,大衛是一個對上帝充滿信心的人,他知道爭戰的勝敗全在乎耶和華,而不在乎身高、武器和經驗。米開朗基羅也是一個對上帝充滿敬畏的藝術家,所以他眼中的大衛,也反映出他年輕時的自信和抱負,以及他對信仰的深度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