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Christian Herald Crusades UK

專題: 父親這角色

2013年6月
專題策劃及撰稿:郭杜妙嫻、岑偉鵬、方思潔、林珊一、曹子光

 

 

中國人向來在父系社會主導下成長,父親自然就成了一家之主;加上歷代以來「男主外,女主內」、「養不教,父之過」等傳統意識形態的觀念,父親不單被塑造成「嚴父」的形像,並且也肩負起維持家庭經濟核心的角色。

 

 

傳統的父親形象,大多是極具威嚴的,說話帶權威,家中大小決定全由父親作主,妻兒都敬而遠之。隨著封建制度的瓦解,父親慢慢地放下唯我獨尊的形象,但骨子裏仍堅持自己的想法,不苟言笑,更不願放下身段去了解孩子,仍是一副「不易親近」的樣子。隨著婦權運動的浪潮,女性相應有受教育的機會,並從家庭走入職場;小家庭制度的冒起,雙薪家庭的增加,父親的角色也被逼作出必須的改變。過去長時間跑在外邊工作,以及多數帶著一副疲乏又嚴肅臉容回家的父親,的確很少參與家務和照顧子女成長,但當夫妻都投身工作時,妻子開始要求丈夫分擔家中事務和料理幼兒,社會遂出現身兼母職的父親角色。

 

 

 

 

◎有父相伴正能量

 

父親對子女的影響重大是無庸置疑的。古今中外不少研究都提到,有父親陪伴成長的孩子,往往較少行為偏差,學業成績也較好。美國北達他州立大學曾經做了項研究,指出父親和孩子之間有一種連通性(Connectedness),這種長久彼此建立的結連關係,可使孩子發展愛人的能力、對人的信任和親密感。

 

 

父親若能在孩子有需要時,在生理上、情感上、社會需要上和靈修生活中扶他一把,並與孩子聊天、一同參與活動和彼此分享,都會成為一股支持的正能量,讓孩子在一生中都感到被關懷和包容,對孩子和青少年的健康發展極為重要。

 

 

◎父親角色的轉化

 

男性需要慢慢成長,才能進入父親這角色。做一個父親的責任跟丈夫不同,這轉變將影響男性每一天在生活中、行事上的優先次序。在生理層面上要調整自己的心態和行為以適應父親這角色,在兒子――丈夫――父親的人生階段中,男性願意承擔和孩子之間的關係,可說是男性生涯的一個最大的轉變,使自身在心智上發展成一個整全的人。

 

 

學習做父親沒有正規的課程,許多時候,孩兒的學習對象便是自己的爸爸,可惜基於上一代的父親肩負供養的責任,為口奔馳,經常不在家;加上大多男性也不善表達,縱然內心對妻兒的愛很深,也只藏在心裏,有時更因「愛之深,責之切」,說話太直接就惹來子女的反感。內斂的父親更不會把自已柔弱的情緒溢於言表,所謂「男兒流血不流淚」,慣於抑壓自己的內心感受,有些社交圈子狹窄的,更容易成了「孤單的父親」。因此這一代的父親往往要多花時間去摸索、觀察、從錯誤中蒐集經驗,令轉化過程更形複雜。

 

 

 

 

◎流露父親的溫柔

 

父親的角色與功能實在有密切的關係,時至今日,父親依然以「供應者」和「保護者」的身份自居,一遇上問題,父親必然發揮其危機處理功能,即使在孩子面前疾言厲色地教訓一番後,還是會硬著頭皮地去為孩子解決問題,事後縱然檢討也極少談感受。關係是雙向互動的,當冀盼孩子跟我們談心事時,為父的可會放下尊嚴直接跟兒女先談自己的感受呢?當孩子看到鐵漢般的父親竟然會擔心、甚至會有哭出來的時候,相信孩子的心就不由得感動莫名,感觸良深。你的掙扎和感受實在是一種強而有力的表現,讓兒女可以領會到男性堅強背後的溫柔與孤單,幫助兒子更體察人性,原諒人性,並學習勇於表達,為將來作一個好父親立下基石。

 

 

◎綿延下去的收穫

 

這世代的父親一點也不易為,一方面希望達成社會對這角色的期待,另一方面又沒軌跡可循,要在傳統與現代中找到平衡和落腳點,倍感壓力。但願父親們都能不斷學習,熟練為父之道,用愛去關心、培育和教養自己的孩子,為下一代作個良好的典範,把健康的父親角色一代一代的綿延下去,使一代比一代強。

 

 

◎心意更新而變化

 

每一個家庭組合都是獨一無二的,加上這個世界沒有完美的父親可作楷模,為人父親的只能以理想的父親作為目標,不斷求進步。俗語有云:「蛇無頭不行」,在家庭中父親是一家之首,是一個領導的位置,其言行舉止、處事態度與角度,在在影響家人及子女。

 

 

在這個一日千里、資訊發達、知識普及、文化摻雜的年代,父親這角色真不易為,不過我們仍看見每時每刻都有不少父親向著「作個好父親」的目標進發。在人世間找不著典範,但在新約聖經四卷福音書中,耶穌的一生將天父的性情,完美展現在人間和生活的每一個場景中,供信徒效法,這位天父更厚賜人智慧來面對和解決不同的問題,你不妨向祂祈求。但願父親們都能加油,永不言棄,在歷練中建立自己,能為家人謀求福祉。

 

 

祝願每位父親,「父親節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