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Christian Herald Crusades UK

專題: 最古老的地下鐵路

2013年8月
專題策劃及撰稿:郭杜妙嫻、馮兆雄、陸思齊、方思潔、胡德明、馬日恆、林珊一

 

 

為應付頻繁的交通, 天橋、隧道、地下鐵路應時而生,在不同的時代承擔了疏導交通的重任。目前為了逃避城市的擠塞,地下鐵路成了發展中城市的必要考慮建設之一。

 

 

 

 

 

大部份在倫敦居住的人,地鐵與他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這個讓車輛像在管道一樣的圓形隧道裏行駛的發明,一晃就是百多年,今年是倫敦地鐵開通一百五十週年紀念,這在英語中常被暱稱為The Tube(管子)的地下鐵,是世界上第一條地鐵。我們實在有幸在今天見證著,並不時穿越在這項偉大的古老建設中。

 

 

◎地下鐵的建造

 

 

1829 年以前,倫敦沒有任何公共交通工具,後來以馬匹拉行的公車誕生,但行駛路線固定,每日4 班往返帕丁頓(Paddington) 與倫敦金融城,距離很短,每位乘客收費1 先令(未進行貨幣十進制前,1 英鎊相等於20 先令),在當時,不是普羅大衆可以輕易乘搭的。加上當時倫敦城(The City of London) 的擁擠和郊區的迅速發展,為方便郊區的工人可以進城工作,於是便出現興建地下鐵路的構想。

 

 

◎劃時代的歡呼

 

 

在建造這條「世上誰也沒見過的地下鐵路」之前,倫敦各大報章對它進行了各種各樣的猜測,例如:地道會不會塌下來、這是不切實際而危險的想法、旅客會不會被火車噴出的濃烟毒死之類。為了把蒸汽火車頭排出的濃烟引出地下,建好的隧道還要鑽通風孔。1962 年,董事和工程師們乘坐在沒有頂棚的木製車廂,對地鐵進行了第一次巡遊考察,車廂類似大型的運煤車,每到一站,人們就脫帽歡呼,以表達喜悅之情。當第一條地鐵線建成後,報章一反其態度,稱之為「當今偉大的工程學範模」。

 

 

◎投入運營服務

 

 

1863 年1 月10 日,一輛車頭上冒煙、以蒸汽機車牽引的列車投入營運服務,列車分為頭等和普通車廂,還曾專辟女性車廂。由於蒸汽機排出的水蒸氣、燃料產生的煙霧、煤油燈洩漏的煤氣,全部聚集在隧道內,使得地鐵隧道內終日濃煙滾滾、氣味嗆人,令人難以忍受,到站只可停留20 秒。全長只有短短的6.5 公里,但在第一年就運載了950 萬名乘客。

 

 

今天倫敦的地鐵網絡總長遠達402 公里,其中45% 在地底,共有12 條路線、274 個車站,每年載客量達12 億人次。以線路長度計算,它僅次於北京和上海地鐵,是世界上第三大的地鐵網絡。這些年來,倫敦地鐵進化很快,與昔日相比,自然是「更大、更乾淨、更快捷了」。

 

 

 

 

 

◎集實用與浪漫

 

 

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地鐵隧道曾成為重要的「防空洞」──讓市民躲避炸彈襲擊的避難所、軍事的指揮中心或醫院。經典電影《魂斷藍橋》的男女主角,在德軍的空襲行動中為躲避戰火而浪漫邂逅,就是以倫敦地鐵的滑鐵盧站為場景;2007 影片《擇日而亡》中,占士邦也以地下車站為接頭點領到他的新型特製專車。每天都會有人到國王十字(King Cross) 車站尋找哈利‧ 波特的九又四分之三站台,也有人期待看到《V 字仇殺隊》中的秘密總部。透過這些電影和文學作品,讓倫敦地鐵廣為人知之餘,並蘊含著無窮幻想。

 

 

◎充滿藝術氣息

 

 

倫敦每個地鐵站中都有具持色的裝飾。購物天堂邦德街(Bond Street) 的車站牆上畫著巨大的禮品盒子,而靠近國家美術館的查令十字(Charing Cross) 車站,卻以世界名畫作壁畫裝飾。想重溫過去的地鐵建造和發展歷史,不妨到訪貝克街車站(Baker Street),那兒除了是5 條地鐵線路的轉接站外,更有一個銅製銘牌寫著:「此站仍1863年世界第一條地鐵之一部份。」站台座椅上方的海報都生動地描繪了這站在剛剛啓用時的情景,堪稱倫敦地鐵歷史的博物館。如果你是偵探小說迷,更可以和牆上的福爾摩斯合影,還可以猜一猜畫圖出自柯南‧ 道爾筆下的那個案件故事。

 

 

時至今日,倫敦地鐵已成為倫敦市民生活的一部份,在倫敦工作、生活、旅遊的人都少不了它。難怪藝術家對倫敦的地鐵,有這樣的描述:「它的脈絡,如同蛛網般埋藏在倫敦地底深處,縱橫交錯,把倫敦的各個區域連成一個整體。在擁擠的環境中,乘客來來往往穿梭於其間,每個人臉上都有各自不同的表情。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地下鐵已經成為了現代化城市狀態的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