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Christian Herald Crusades UK

專題: 欺凌影響社會及個人

2013年10月
專題策劃及撰稿:郭杜妙嫻、馮兆雄、方思潔、胡德明、林珊一
文/賈慶秋

 

當知道校園欺凌事件影響到社會和個人的前途問題,你會對此另眼相看嗎?多項研究顯示,欺凌與社會暴力有直接關係,牽連甚廣。

 

 

◎更易涉暴力或犯罪

 

加拿大沙省的利載拿大學(University Of Regina)社會學系教授兼研究課程主任周博恒博士,在一個名為「校園欺凌」的講座中指出,英國劍橋大學和美國匹茲堡大學的學者於去年發表的學術論文中,在有力的證據支持下,總結欺凌行為與將來犯罪兩者是有重大關連的。至於被譽為研究校園欺凌之世界權威兼創始研究者 —— 挪威卑爾根大學心理學系教授奧維尤斯(Dan Olweus)發表了一項深入的調查研究結果[註1],其中顯示兒童欺凌者成年後犯法的數字,較沒有欺凌的兒童高出37%;他又在書中指出,男童欺凌者在24歲前,曾被刑事檢控過一次的有高達60%,而被刑事檢控過3至4次的,則有40%之多,實在令人咋舌!

 

 

其他學者其後所作的研究亦有類同結論[註2],發現經常欺凌他人的男生中,有40%自認犯下少年罪行,相對從不或少去欺凌他人的男生,只有5%會犯少年罪行;而女生的兩者數字則分別為31%及3%,仍然是一個很大的對比。

 

 

 

 

 

 

 

 

◎受害者反成欺凌者

 

另一方面,欺凌者和受害者雙方將來亦會受到深遠的影響。周博士再引述另一些報告[註3],指出兒童欺凌者將來亦可能出現心理問題,包括外化問題行為、攻擊傾向及抑鬱等。不過,被欺凌者也會因被過度欺負和壓迫,而反過來成為「欺凌者」,將來同樣可能傾向暴力和犯罪。在2 0 0 7年美國維珍尼亞理工學院,造成3 2人喪生的校園槍擊案中,據悉23歲的韓裔男槍手因為害羞和談吐怪異而受著同儕欺凌;那一次,他作出了反擊還賠上了自己和別人的生命與前途,何堪虞!至於目睹欺凌事件的大多數旁觀者,也會產生陰影、內疚和恐懼等情緒或心理問題。

 

 

◎憑愛堅強面對逆境

 

所以欺凌者、受害者和旁觀者,即包括大部份的學生,也包括了不少家長的子女們,都會因過往的欺凌事件,令他們的心態、情緒和精神或多或少受挫,繼而影響到社交、自我形象、學業和前途。家長需要瞭解子女在學校所遇到和看到的,要敏銳地作出適切的引導和輔導,甚至尋求幫助,及早解開孩子的心結。若孩子的性情太內向、孤獨,談吐和社交表現較弱,甚或有性格與學習障礙,他們被欺凌的機會就更高,家長更當留意,要多陪伴,給予愛、支持與接納,協助孩子成長和過度每個階段。孩子心中有愛,抗逆能力較高、持正面的人生觀、感受到家人珍貴愛惜自己,自然能對外來侵擾表現得更堅強,也沒那麼在乎別人的說話與對待。因網絡欺凌而輕生的加拿大少女亞曼達托德(Amanda Todd),在死前自拍的YouTube影片中, 曾多次表示: 「以為別人喜歡我。」並在末段發出強烈呼喚:「我周遭無人,我需要有人幫助。」除了知道她被欺負、被騙、墮入圈套外,有誰知道她極度渴求愛,又是多麼的孤獨!

 

 

我們很難阻止子女受到欺凌,但卻可教導他們憑愛堅強,從容面對逆境。

 

 

腳註:

[1] Olweus et al., 1999
[2] Marcel T. Van der Wal, et al.,2003
[3] Pepler & Craig,2000; Harris, Petrie, &Willoughby,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