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Christian Herald Crusades UK

專題: (社論) 謹慎理財不貪婪 感恩知足好管家

20121

 

 

歐洲經濟萎靡不振,英國遭受近30年來最嚴重的蕭條;特別是歐債「四豬」(PIGS:葡萄牙Portugal、意大利Italy、希臘Greece和 西班牙Spain)更瀕臨國家破產邊緣。以法、德為核心的歐元經濟體,正面對全面瓦解的衝擊,為已經元氣大傷的全球經濟,雪上加霜。各國財長、銀長議論紛紛,推出救市的量化寬鬆方案(處理不同年期的債項),又開徵稅項,大幅削減公共開支,直接間接造成失業潮,民生愈是捉襟見肘。

 

經濟衰退必然帶來社會動盪,接二連三的大規模示威、抗議、罷工及騷亂,正表示國家社會亮了紅燈,急需謀求萬全之策。雖然英國執政黨竭力遊說國民,在現政府的帶領下必能走出陰霾,但廣大的市民每天面對生活的沉重壓力,眼看財經指數升少跌多、不利消息的報導,又怎會盲目相信政客的花言巧語?更甚者懷疑政府偏袒富有的一群既得利益者,向窮人開刀。很多有權勢和財力的人為了攫取更大的利益,假託美麗的名目,把百姓辛勞賺來的血汗錢,中飽私囊。而進駐華爾街,佔領銀行區行動,正象徵向貪婪者挑戰。

 

歸根究底,西歐國家的經濟實力疲弱,與其國民的理財文化不無關係。首先,國民一般在理財方面失據進退。很多人對量入為出的基本概念非常模糊,經常以借貸的方式來滿足生活使費的渴求。過度借貸都是國家與國民的通病:國有國債,英國的整體欠債相當於全年生產總值76%(意大利119%及希臘143%)。家亦有家債,以英國借貸總值計算為例,平均每一個成年人欠債額為3萬多鎊。每年破產個案高達24千多宗,這是一個駭人的數字。

 

另一個導致理財不善的原因是社會缺乏鼓勵儲蓄的風氣。銀行的存款利息普遍都追不上通貨膨脹率,儲蓄既不受吸引,國民便被逼承擔帶風險投資的後果。在全球經濟不景下,小市民的小本投資,首當其衝,一下子大大縮水。加上政府對大財團機構的監管不足,財團大企業倒閉,市民血本無歸。不是市民不想理財,而是整個大氣候都是「以錢賺錢」為號召,理財保值的投資產品往往變成投機炒賣的機器。最引人詬病的是人們把畢生的積蓄都放在日益高漲的房地產之上,房價高時人們投訴置業難,供款更難;價低時,又恐懼成為負資產。這是認真理財的人所面對的矛盾。

 

福利國家的國民對政府亦有錯誤的期望,以為可以單靠福利援助來渡日,於是缺乏對生活作長遠的計劃。希臘和意大利的債務困境,與其沉重的公共福利和退休長俸開支,有莫大的關係。仍有很多人天真地以為有社會保障,便對錢財掉以輕心,把金錢花在不必要的物質或過份的享樂之上。豪飲及賭博都是英國根深蒂固的社會問題,反映了深層次的道德問題,就是人們對處理金錢利益的責任和態度。

 

聖經對理財的觀念大致有三方面:

(一)財富是上帝所賜的福。人人都當憑道德良知去賺取,又以知足感恩的心去運用,不浪費也不吝嗇,還要以行公義、好憐憫的態度去捐獻。

 

(二)理財是好好地管理上帝給我們各人不同方面、不同份量的財產。萬物都是從上主而來,我們只是受託的管家,不是財產的最終擁有者,更不是其奴隸。上帝既可賜予,亦可收回;賜予不一定是獎賞,收回也未必是懲罰。所以我們要謹慎而不緊張,顧慮而不焦慮地去處理錢財。

 

(三)生命比財富更寶貴。好好處理自己的生命,培養靈性上追求上帝,猶勝善於處理銀行帳目,卻失去人生目標。若不小心,財富成為誘惑,叫人落入貪婪的陷阱,反而離棄了賜福的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