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Christian Herald Crusades UK

青年園地: (留學生加油站) 科幻作品的反思

2015年8月
文/林綏行

 

 

曾幾何時,人們對科幻作品的著迷叫我難以理解。在我印象中,科幻小說或電影所涉及的情節,不外乎是一個單調的任務和一班穿著過氣制服的宇航員……而最令我感到沮喪的是,這些作品試圖營造出與現實交錯的幻想空間,但其中的距離感,卻令我無法代入故事當中。然而近年來,隨著我對科幻作品加深了認識,不知不覺地,我竟然逐漸從一個徹頭徹尾的「文藝片愛好者」變成了一個「科幻迷」!無論是電影、小說或是動畫,甚至是擺設,只要是與科幻題材相關的,都對我產生一股吸引力。不過雖說如此,我對科幻作品的喜好遠不能跟被稱為科幻極客(Sci-fi Geek) 的狂熱者相比,聽說他們的見識「比維基百科還要豐富」!

 

 

環顧身邊的朋友,對科幻作品的喜好就像對榴蓮或臭豆腐一樣──很少有中性評價。我的導師和同事們都表示無法共享我對科幻片的熱衷。作為過來人,我完全明白他們的不解。實際上,我對科幻片的立場是如何改變的,連我自己也說不清。如果說是科幻背景所帶來的神秘感吸引我,卻又說不通,因為若非明顯謬誤,否則我通常不太在意去追索其科學理論;若說吸引我的是它們所提供的視覺上的刺激,不少奇幻電影(Fantasy Films) 所提供的感官刺激也絕不亞於一些科幻作品。

 

我想,科幻作品真正俘虜我的地方,也許在於它們提供的一個嶄新的思考空間。即便是簡單的情節,發生在一個面臨危機的處境,故事的內容也會自然而然地牽涉到對人性和社會階級的挑戰,赤裸地反映出人類對生命的恐懼、追求與盼望。儘管許多科幻片高調地表達出人類對自身智慧和能力的信賴,但同時更多揭露的,是人類的驕傲與自私,還有一個基本事實──儘管世界的科技高度發達,不幸和紛爭卻依然存在,人類自身的局限性以及對永恆的探索與盼望是無法掩飾的。

 

 

 

雖然科幻作品從不向觀眾承諾答案,卻迫使我們去思考人性和生命。大數學家帕斯卡生 動地把我們內心這份對生命的認知和渴求描述為「一個只有造物的神才能填滿的空洞(There is a God-shaped vacuum in the heart of every man which cannot be filled by any created thing, but only by God, the Creator)」,除祂以外,任何被造物都無法帶來真正的滿足。因為就算我們能夠神化一切被造物,也沒有一樣被造物能夠擔當起神的信實角色。科幻世界透過高度發達的科技條件,清晰地投射出人類對科技和自身智慧所寄予的過度的期望。然而,任憑我們將這一切如何無限放大,我們其實打從心底明白,人類的想像力再如何豐富,也無法取代這個為永恆而設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