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Christian Herald Crusades UK

生活組曲: (餐飲佳音) 餐飲業第二代

 

2016年7月
文/李冠良

 

 

第二,永遠給人的印象總是「二等(Second Class)」的,不是最好的,也令人感到有殘舊的「二手」感覺(Second Hand),或叫人聯想到挫敗的「第二次機會(Second Chance)」!

 

 

看著太太和兩位女兒,令我聯想到「第二」,這並非代表她們在我心目中的位置,也不是她們有什麼不好的地方,只是我想到她們都是移居英國華人的第二代。

 

 

 

 

 

 

 

 

 

這群第二代華人,他們的背景大部分也與餐飲業扯上關係,袓父母或父母很可能都曾經經營餐館外賣店,又或是自己現在依然從事餐飲業。

 

 

他們會有什麼難處呢?以前的第二代與現今的第二代又有什麼不同呢?

 

 

筆者來英國的時間不短,屈指一算,在餐館外賣店也工作了30多年,認識不少從事餐飲業華僑的第二代,而自己家中也有以前的第二代(太太)和現在的第二代(女兒)。對於他們的難處,見過也聽過,或多或少也能明白和理解。

 

 

 

 

 

 

 

 

 

第二代確實不易做,尤其是以前的第二代,父母親先離鄉別井出國謀生,將子女托付於親友照顧——幸運的能與祖父母同住,有他們疼愛及關心,但有些卻寄人蘺下而遭親友白眼及刻薄,感受可想而知;就算能與父母團聚,也要在學校、言語、生活環境上重新適應,實在不易,尤其是在學習及語言上,上一代的父母更是愛莫能助。

 

 

當父母有能力自己經營餐館或外賣店時,這群第二代並非變成富二代,而是變成免費童工(父母通常也不會付什麼工資),變成半工讀的苦學生——早晨上學,放學回家,又要幫忙店裡的工作,很多也是年紀小小就已炒得一手好菜!可想而知,他們哪有時間讀書!沒有讀書時間,又怎能有好的成績?這也是為什麼以前的第二代,大多數也是繼續在餐飲業中工作,因為讀書不成,想不子承父業也不能!這是以前第二代的難處。

 

 

 

 

 

 

 

 

而現今第二代,可能在生活上已沒有以前的第二代那樣困難,很多也跳出了餐飲業的圈子,融入了英國人的社會和文化,思想和生活習慣可能與英國人並無差異,分別只是身分和外表上是中國人。

 

 

不知道在什麼時候,也不知道是什麼人,給這班第二代開了一個玩笑,稱他們為「香蕉」,意思是外表是中國人(黃色),內心卻是英國人(白色),雖然只是一個玩笑,但形容得十分貼切。有朋友跟我分享,有人問他兒子是什麼人,他毫不考慮就立刻回答:「我是英國人」,相信這也是很多現今第二代的答案——在別人眼中是中國人,在自己心中卻是英國人,對於這個模糊的身分和文化定位,相信就是現今第二代要處理及面對的挑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