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Christian Herald Crusades UK

專題: 勞動力與社會需求

 
聆聽版 (由全人佳音網台提供)

 

 

零工時合約在社會各界引起了很大的迴響,此制度是好是壞很難一概而論,但從最根本而言,這其實是供求問題——並非商品的供求,而是商業社會對勞動力的需求與國民勞動人口的角力,勞資雙方都希望為自己爭取到最多的利益。於是,當職多人少時,即使你願意多加工資也不一定能找到員工;相反,若經濟蕭條,即使勞工想多勞多得也不一定能得其所哉。

 

 

 

 

 

 

 

 

 

 

勞動力錯配

 

 

現時社會經濟進一步仔細分工,勞動力也越趨專業,所以出現勞動力錯配的情況越來越常見。當有勞動力錯配的情況出現,就代表個別專業勞動力供求失衡,市場上短缺的一方將得到較大利益。零工時合約令這種利益分配,更直接受到供求失衡影響。

 

 

舉例說,現時不少公司都積極開發手機程式(App),但手機程式人員卻有限,若這些程式員跟公司簽的都是零工時合約,那他們就可以隨時轉職到其他能開出更優厚條件的地方工作,或以此要求更好的待遇;反之,若市場上到處都是程式人員,那他們可能費盡九牛二虎之力也得不到足夠工作維持生計。這種合約間接加速勞力轉營,令勞動力市場在不同專業之間更有彈性,這也是新一代勞工所面對的要求。

 

 

 

 

 

 

 

 

高技術人員需求急升

 

 

從現實角度,社會知識型經濟對高學歷、高技術的勞工需求越來越強,而這些勞工大部分本身對新技能的學習和適應力都比較高,更容易符合社會的新需求。相反,社會對低技術的勞動力需求越來越少,尤其我們已經踏入了數碼化的年代,低技術勞工供過於求是個勢不可擋的趨勢。零工時合約往往出現在勞動力供過於求的行業,令人懷疑它其實是大公司剝削低技術勞工的工具。總括而言,一旦零工時合約淪為大公司剝削員工的工具,這制度不但令勞工生計受到打擊,更會使社會整體的生產力下降。相反,若使用得宜,它可以使個別行業的勞工及商業運作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