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Christian Herald Crusades UK

趣味人生︰2017是飛天車之年?

陸志光

 

 

根據近日一些報導,飛天車(Flying Car)大概在今年之內會正式面世,並且是由中國製造。報導發出之時,我適逢在參與歐盟委員會的科研部專家審核團開會,評估一些綠化交通工具(Green Vehicles)的提案。於是在茶餘飯後閒談中,也問問這些來自歐洲的專家是否相信這些報導。他們大都帶點懷疑目光,禮貌地支吾以對。那讀者們呢,你相信中國會造出世界第一部飛天車嗎?

 

 

 

 

 

 

飛天車歷史悠久

 

 

其實,飛天車這個概念歷史很悠久。過去有無數科幻小說、電影都以飛天車為題材。我們大多都還記得電影《飛天老爺車》和《哈利波特》的飛天車吧!但可以說,時至今日,飛天車還是被人作為笑柄居多。若是要諷刺科技發展達不到人類的期望時,我們便常套用這句話︰「飛天車在哪裡(Where is the flying car)?」所以,難怪不少人,包括專家在內,對這些飛天車的報導都心存懷疑。

 

 

讓我們看看今年報導中的飛天車有否跟過去的不同,抑或也會跟以往的同一命運,胎死腹中?

 

 

小型無人機和自駕車的普及

 

 

今天的小型無人機(Drone)和自駕車(Autonomous Car)越趨成熟,便越對飛天車的出現有大大的幫助,這是過去的年代所沒有的條件。Drone的應用日趨廣泛,在軍事、農業、商業上的新發展,無日無之。就如亞馬遜(Amazon)去年底已開始在英國試驗營運Prime Air的服務,在劍橋郡用無人機把一個小包裹寄到用戶去,全程13分鐘,負載是五公斤以下,測試期間所服務的範圍也限於郡內的郊區地帶。亞馬遜稱日後會把服務區域擴大,負載包裹量提高。

 

 

 

 

 

 

另外,無人自駕車(也稱Driverless Car)的技術近年也發展很快。不少人都期望全自動無人自駕車很快普及,減去駕車帶來的壓力和危險。在眾多自駕車科技的研究機構和汽車公司中,以美國巨頭電池車公司特士拉(Tesla)的自動駕駛儀(Autopilot)最為先進。特士拉最近還宣佈,該車行現在賣出的車,都配有保證將來(Future-Proof)的硬件,而軟件則定期不斷更新和提升,務求為特士拉自駕車乘客帶來最高的舒適及安全的旅程。筆者幾年前也在本報寫過一篇關於無人駕駛車的文章,並分享駕駛車傷神又危險之苦,還提及一次因駕車時過累而睡著,導致車毀幸人無恙的親身經歷。看來,我期待的日子,特士拉很快會把它帶來呢!故此,今年飛天車與過去的最大分別,在於Drones和自駕車這兩個龐大的市場所帶來的資源和動力,把相關的科技,包括電池、電機、輕物料、自駕軟件和控制器等方面,水平不斷提升,價格也漸大眾化。這些孕育飛天車成功的因素,都是前所未有的。

 

 

中國製造?

 

 

我先前說到歐洲專家們的反應,其實他們並非都懷疑飛天車的出現,只是有點不信中國可以成功製造而已。當今年2月迪拜市政府宣佈,7月開始用由中國研發和製造的無人機載運乘客,成為全球首個批准這種飛天器載人的地方時,不少歐美人士都不看好,在網上也有不少負面的批評,特別是安全方面。

 

 

這間位於廣州的億航智能技術公司,在2004年成立後,便開始研發名為「億航184 EHang184」(釋義為:1位乘客,8個螺旋擎,4個軸)的無人機(見插圖)。「億航184」看上去就像放大了的四旋翼無人玩具機,其身高約米半,重為200公斤,運載力則為100公斤。由於億航聰明地把「184」分類為自動駕駛的航空器,乘客只需用智能手機輸入目的地,再加上控制塔的監視,即可安全直達目的地。所以乘客不需知道如何駕駛,也不需要獲得飛行員執照。這一點也是跟以往的飛天車很不一樣的地方,所以,「184」只需地方政府批准便可。

 

 

 

 

億航184概念圖(來源︰香港明報)

 

 

 

 

現在,只有迪拜市政府最為前衛,落實使用「184」為他們的「飛天的士」。再者,億航也有其他的粉絲。美國老牌雜誌《大眾機械》又指出,對自駕車來說,天空比地面安全和簡單得多,如果有一頭狗突然在路上出現,地面的車要找個安全又可靠的控制程式將會十分複雜;對飛天車而言則簡單得多。因為解決問題的空間可以很大。《大眾機械》也說到,自動駕駛儀其實早已用於飛機運作,技術已十分成熟。波音777每次航行,就差不多全時間是用自動駕駛儀,人為操作不到十分鐘。因此,「184」其實只是將一個本身已很成熟的技術,巧妙地應用到飛天車的概念上,把它實踐出來。

 

 

結語

 

 

2017年是否中國研製成功的「飛天車之年」,還是另一個新鮮出爐的飛天車笑柄呢?筆者認為,若迪拜市7月能成功無阻地開始載運乘客,而乘客的反應又是正面的話,那億航定必在飛天車悠長的歷史中,寫下光輝的一頁,立下一個新的里程碑。

 

 

無論如何,可以肯定的是,飛天車的新概念不會停下來。我和大學的同事,便正在研發一種仿效大鳥的飛天車,正是針對億航的一些缺點,包括其外露的螺旋帶來的危險和不便。

 

 

最後,若2017年真的被命為「飛天車之年」,你可別忘了是在哪裡首次知悉的喔!

 

 

 

筆者攝於其大學航空系的飛機概念展

 

 

 

 

[本文作者為克蘭菲爾德(Cranfield) 大學電機工程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