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Christian Herald Crusades UK

趣味人生︰我們賣給顧客的是時間!

陸志光

 

 

「我們賣給顧客的是時間(We are selling time)!」您可想到,打著這個噱頭賣廣告的是什麼公司呢?

 

 

 

 

 

 

 

今天我們活在一個資訊爆炸、互聯互通的世界,足不出戶,就可以買到世界各地的貨物、跟身在海外的朋友聊天,或是跟客人或同事隨時隨地視像開會。現在有不少公司,已經實行四天甚至三天的辦公室工作週,正是因為可以利用完備的互聯系統(如WebEx和TeamViewer),隨時在家中或是酒店中把員工的辦公室模擬過來,像是在現場一樣,目的是減去通勤時間,增加工作效率。

 

 

可是,說也奇怪,我們花在交通上的時間,卻有上升的趨勢!特別是長途旅程,更有倍增的跡象。根據一份由美國一大學發表的報告,乘坐飛機的人數估計每15年便增加一倍,這個增幅可能要到本世紀末才會緩下來。其中一個原因是中國航空市場的急劇發展。就個人的經驗中,我就看到不少同事平均每年坐飛機出差達七、八次, 比以前大增。我們大學的商務行程記錄系統也顯示到,大多員工的出差交通碳排量每年都在上升!

 

 

 

 

 

 

 

挑戰傳統運輸方式

 

 

目前我們有的四大運輸方式為汽車、火車、飛機和船。近百多年來,這些交通工具帶給了人類重大的貢獻,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方便美好。可是,時至今日,它們也造成了不少令人頭疼的問題——我們都飽受嚴重交通擁擠和交通傷亡帶來之苦。Tesla和Hyperloop One這兩間位於美國加州的公司,便希望創造出第五種交通方式。幾年前,加州政府建議以一條超高速鐵路來連接南北加州,之後完成了一條投資數十億的高速鐵路,但後來發現這鐵路的速度非常慢,達不到原本的要求。所以Tesla的創始人伊隆‧馬斯克(Elon Musk)便提出了一個名為Hyperloop的超級高鐵創意來挑戰加州政府,且成立了Hyperloop One公司。

 

 

Hyperloop是一種懸浮式的推進系統,在管箱中讓浮吊的車艙在低壓環境下實現每小時一千公里的高速行駛。Hyperloop有幾個重要的特點:第一就是快,在接近真空的密封管道中運行,車廂速度奇快,甚至比飛機還要快;第二是很安全,基本上比其他交通安全很多;第三是高效率;第四是可以使用再生能源如太陽能面板作為動力。

 

 

其實Hyperloop的核心是克服空氣所帶來的阻力。因為當車速度越快,空氣阻力就越大,推動產生的廢熱也越大。如果在兩點之間建造一個密閉的管箱,就可以實現非常高的速度。如果大部分的運行都是在管箱中進行,便可以實現高速行駛。

 

 

 

 

 

 

 

高端技術拭目以待

 

 

Hyperloop的相關核心技術主要在推進系統、管道、吊艙和懸浮技術。在推進系統方面,Tesla 和Hyperloop One會使用磁懸浮,而這項技術也已頗為成熟,上海的浮磁火車就是採用相關的科技。管道代表著重要的成本,可以建在地面或地下,而Hyperloop One的管道是由一個建造在場地上的工廠來製作。另外一項核心技術是吊艙,需要確保一個非常低的氣壓,才能達到非常的高速和高效。懸浮技術全名為「被動式的磁懸浮」。當安裝有永磁體的車艙經過通了電的線圈軌道之上,就會產生向上的磁懸浮力。

 

 

在安全方面,一旦Hyperloop發生了事故,可以由電腦控制打開管道進行疏散。車廂也不是相互連接的,而是懸浮在管道內的,所以相撞事故發生的機率極低。根據相關數位,鐵路當中89%的意外是基於三方面的原因:1. 人為原因;2. 氣候;3. 車輛交匯產生的事故。而Hyperloop在這幾方面都解決了——它不需要人來駕駛,不會受氣候影響,也不會受到車輛交匯的影響。

 

 

再看高效率方面,因為是低壓的環境,所以它需要克服的空氣阻力非常小,只有 5% 的軌道會受到空氣阻力。另外由於是用電運作,可以全用太陽能或其他再生能源,是個符合「可持續性」的交通公具。在澳洲便有一些公司希望建造完全使用太陽能的Hyperloop系統,穿越澳洲大沙漠。

 

 

根據Hyperloop One這公司估計,目前他們的整個系統每公里成本是1,500萬至2,000萬美元,是傳統交通的六成而已。單從投資回報上來說已經相當吸引。目前,Hyperloop One在中國有落實的計劃,已有四家公司表示想要合作。

 


結語

 

 

Hyperloop這個慨念其實很久前也有很多人提過,就好像電池車一樣,上個世紀已經出現過,Tesla的總裁馬斯克彷彿再次顯出他點鐵成金的本領。

 

 

Hyperloop是否成功,可能還是言之尚早,但若真的成功,那麼這個「我們賣給顧客的是時間!」的口號便不算誇張了!

 

 

[本文作者為克蘭菲爾德(Cranfield)大學電機工程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