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Christian Herald Crusades UK

專題︰為子女擇校—新觀察 新動態解析

張春曉

 

 

擇校的糾結:年年新鮮的老話題

 

 

每年九月,新一度學年又開始了。無論子女是繼續原校就讀,還是步入全新環境,家長的心情都既有期待也有掛慮。華裔家庭對子女教育的高度重視可謂「享譽全球」,每年九月開學前英國中考、高考成績的公佈,各地中小學排名重新洗牌,都會引發新一輪擇校點評的熱議。哪間學校最好?讀公立學校還是私立學校?為孩子教育搬遷、買「學區房」是否值得?這些問題老生常談,卻又歷久不衰, 那麼最新的動態是什麼呢?

 

 

 

 

 

 

 

學費累計高達16萬:私立學校越來越讀不起

 

 

英國教育口碑好,含金量高,素來倍受推崇。近數十年,海外移民對英國教育的興趣越來越「發燒」,送孩子就讀英國傳統名校,接受「貴族教育」,在有錢階層裡「蔚然成風」,從小學到中學,英國貴族公學的學費水漲船高,雖年年上升仍供不應求。據最新數據,送子女就讀倫敦寄宿貴族私校的費用現已高達每年三萬英鎊左右,日制私立學校每年學費也需約一萬五千英鎊。如果從5歲讀小學算起,至18歲高中畢業,花費在一個孩子身上的累計學費足有十六萬英鎊!而英國每人平均工薪每年約有兩萬五千英鎊,由此可見,投資子女上私校的家長需要付出多少的血本。

 

 

文法學校:競爭更加激烈 復張仍然無望

 

 

文法學校 (Grammar School) 是英國的「稀有品種」,1965年工黨教育改制後,文法學校在威爾斯和蘇格蘭早已絕跡,僅在英格蘭存留163所、北愛爾蘭69所。進入文法學校需要通過嚴苛的考試,但不用繳納私校高昂的學費。長期以來,英國排名前十位的學校裡,絕大部分都是文法學校而非貴族私校。然而,雖然文法學校出類拔萃且「物美價廉」,令無數家長傾心嚮往,它卻是平等主義倡導者、社會家、教育學家的眼中釘,他們反對文法學校的精英教育,認為文法學校加劇了階級分化和中產階級的特權。為此,每次保守黨試圖復興文法學校,都會遭到社會輿論的強烈反對。英國首相特雷莎•梅今年五月也曾再度推動文法學校的復歸,但提案最終仍是不了了之。私立學校的學費越來越昂貴,加上公立學校的諸多複雜,只能導致文法學校更激烈的入讀競爭,據2015年公佈的數據,英格蘭地區文法學校的競爭率為十二挑一,許多文法學校比私立學校更難進,學業上的競爭壓力更大。

 

 

 

 

 

 

公立學校:有喜也有憂

 

 

在英國,入讀私立學校和文法學校的孩子畢竟佔少數,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學生都是在公立學校 (State School) 內完成小學到中學的教育。總體而言, 英國的公立學校管理嚴謹,教師訓練有素;在教育質量上,好的公立學校與私校相比毫不遜色,甚至從很多角度上看,公立教育更利於學生身心健康的全面發展和日後的積極進取。例如,近三年對全英大學畢業生的調查顯示,82%從公立學校畢業升讀大學的學生,在大學裡獲得優良等級的本科學位,相比之下,私立學校背景的學生只有73%。美國社會學家對不同教育背景學生的追蹤調查也顯示,從貴族私校畢業的學生更有可能被毒癮、酒癮等問題困擾,其中女生嗜毒、酗酒的機率比普通學校的女生高出三倍,男生則高出兩倍。可見優越化的教育並非是學有所成的穩固保障。

 

 

 

 

 

 

但從消極的方面看,公立學校確實存在不少棘手的問題。最令人頭痛的是地區性的差異:不同的地區內公立學校的種族、宗教、經濟層次的分化嚴重。 最新的中小學普查顯示,全英國近三分之一的小學、和四分之一的中學,都呈現種族化、社會階層化的明顯特徵,例如,出現「穆斯林小學」、「差校」、「貧民中學」等現象,在西約克郡、蘭開夏郡、曼徹斯特、伯明翰等地區尤為嚴重。公立學校的分化差異造成教育機會的不平等,特別近幾年,英國大學學費上漲,加重了工薪階層子女大學深造的經濟負擔,公立學校學生升讀大學的百分比降至62%,這些都是令人憂心的問題。

 

 

孟母三遷?未必智慧

 

 

現實這般複雜,如何為子女擇校?很多華人都熟悉「孟母三遷」的典故:孟子的母親為兒子有好的生活和讀書環境而搬屋數次。確實有不少家長如孟母一般,為子女教育絞盡腦汁,搬屋買房、換工作,甚至移民,但環境的優越,可以保證孩子聰明智慧、努力進取嗎?教育投資的豐厚,可以保證孩子有健全的心智、開朗的性格嗎?事實上,父母對孩子教育的過高期待和焦慮,往往是孩子學業上最大的障礙。缺乏安全感及親情友情,往往比缺乏教育環境更令孩子受挫。因此家長應放鬆心態,多關心了解自己的孩子。適合自己孩子的學校,就是最好的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