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Christian Herald Crusades UK

健康寶鑑︰惱人的濕疹與濕瘡

資料提供:梁貫哲醫生
整理:蘇怡

 

英國的冬天非常寒冷,加上室內長時間開著暖氣,空氣乾燥,往往成為發濕疹的季節。患有濕疹的人不單皮膚癢,甚至抓至皮膚破損,繼而容易引發細菌感染,令情況更糟。讓我們了解一下,中西醫如何理解濕疹這種惱人的皮膚病。

 

 

 

 

濕疹 (Eczema) 這個名稱通常用來形容皮膚痕癢、發紅,甚至有濕潤分泌的炎症。西醫將濕疹廣義地劃分為「異位性皮膚炎 (Atopic Dermatitis)」和「接觸性皮膚炎 (Contact Dermatitis)」,兩者都有相同的病機,就是從外在環境而來的致敏原 (Allergen):如花粉、某些花草樹木、塵蟎、人造香薰、清潔劑、紫外光、花生、奶類食品、海鮮等,經過皮膚或呼吸道和消化道的黏膜,從而激發連鎖性的免疫反應,令細胞釋出各種發炎中介物,使受影響皮膚頓時充血發癢,而皮膚外層的鱗狀細胞,也出現水腫和互相剝離,導致皮膚出現水泡和破損,甚至滲液和繼發性細菌感炎。

 

異位性皮膚炎易復發

 

臨床上,異位性皮膚炎和接觸性皮膚炎的最大分别,在於所涉及的皮膚範圍和病情復發性。

 

接觸性皮膚炎的患處,通常只局限於致敏原的接觸位,當不再碰觸致敏原,病情不會復發,例如俗稱的「主婦手」就屬這一類;但異位性皮膚炎的患者,由於本身免疫系統當中的IgE和IgG分區是先天性的亢進,受影響的皮膚位置也較多,就算盡力戒絶致敏原,常也難以避免病情復發。

 

異位性皮膚炎和接觸性皮膚炎兩者,都可因病情的長短,再作急性、慢性和急慢性之分。

 

 

「過敏鐵三角」集一身

 

由於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的整個身體內,都有過分活躍的IgE-IgG免疫分區,而這兩個免疫分區,亦涵蓋著呼吸系統和消化系統,所以患有異位性皮膚炎的人,亦有機會同時患上鼻敏感、氣管敏感、哮喘或食物敏感。

 

西醫臨床上有「過敏三角 (Atopic Triad)」這個名詞,說明異位性皮膚炎與哮喘和鼻敏感,常二聯或三聯地出現在同一患者身上。

 

中醫稱濕疹為濕瘡

 

對應西醫所提及的異位性皮膚炎,中醫的病名是「濕瘡」。濕瘡的病機是因先天稟賦不足或飲食失調,傷及脾胃,令脾失健運,濕熱內蘊,兼外受風邪,令風、濕、熱三種致病因素浸淫互結於肌膚所造成。因有風,所以痕癢;因有熱,所以皮膚泛紅;因有濕,所以見滲潤水泡。這跟西醫異位性皮膚炎的病機雖不同,但都認為與個人不耐受或過敏的體質有關。

 

由於濕瘡容易反復發作,所以準確辨證,及時控制病情是很重要的。理念跟西醫一樣,濕瘡的診斷可分為急性、亞急性和慢性三種。不難想到,急性期的濕瘡非常痕癢、皮疹鮮紅、皮損處處,甚至有滲液,這時期以濕熱為主。如果這時未能及時醫治,病情遷延,就會演變成亞急性濕瘡,部分皮損開始出現結痂和鱗屑化,呈脫皮狀,這時應與脾虛聚濕有關。如果濕瘡長期不癒或反復發作,最終變為慢性,病機以血虛生風夾燥,皮膚變得肥厚粗糙、色暗有紋,還呈苔癬化 。

 

(本文作者為加拿大註冊家庭醫學專科醫生及中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