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Christian Herald Crusades UK

時事評論︰眾籌看病—是好是壞?

陸思齊

 

 

傳統的資金來源都是銀行或者是大財團,但最近流行眾籌。生意、房地產、個人信託等,都有人會經網上登出告示,然後靠每位投資者投入部分資金,以求積少成多,籌得目標資金。最近幾年,開始有人以眾籌來應付個人的醫療開支。從2010年起,GoFundMe 網站總共為不同人士籌得接近一千六百萬英鎊的醫療費用,而2015到2016的年度增長更達到50%。該網站就醫療費用方面的單宗眾籌金額紀錄,是在2014年為Mike Brandon 在幾天內籌得六位數字的案例。該次籌得的金額用於送他到美國接受一個尚處於實驗階段的手術。

 

 

 

 

難以負擔的醫療費用

 

 

別以為為了個人醫療費用而眾籌是小題大做。據NHS在2015年的數據,有約318,000個人被診斷患上癌症,平均每名癌症病人的醫療支出為£30,000,而其中有大約10%的人要自行負擔全數的開支。不少人因為沒有購買合適的醫療保險而家財散盡,甚至負債累累。這個情況對低收入階層尤其嚴重,因為中產人士一般都有購買醫療保險,而低下階層一般也負擔不了保險費用。當遇上這種突發事件時,就叫人措手不及。最近英國政府的財政壓力越來越重,也就是說越來越多人將要為自己的醫療費用負責。

 

 

其實,醫療費用問題在美國更為嚴重。美國不像英國,沒有全民醫保體系。據《金融時報》,總共有接近三千萬美國人沒有購買任何保險;即便有買的人,保額也不足以應付嚴重的病症。難怪在互聯網時代,有人想到以眾籌來應付不測之風雲。

 

 

 

 

眾籌反映的社會問題

 

 

眾籌固然能助人解決燃眉之急,但同時也反映出一連串的社會問題。

 

 

首先是社會資源分配的問題。英國的人口不斷上升,但公共醫療開支卻未能配合人口增長。我們都知道英國的公共醫療系統已接近極限,工時過長而引起的人為錯誤經常出現在報導中。另外,政府機構在批準新的療程時往往也未能緊貼最新的科技,不少病人被迫前往外國就醫。相比政府直接提供服務,病人個別出國就醫大大增加社會整體支出。在經濟不景氣下,醫療資源將進一步緊絀。

 

 

其次,是社會貧富不均的問題。貧苦的人由於未能負擔保險開支,儲蓄也有限,結果在遇到嚴重的疾病時就束手無策。如果用眾籌方式,對富人而言是比較可行的,畢竟他們的朋友圈中也多是家境富裕的人,眾籌達標就比較容易,但對一般人而言,是不容易的。據GoFundMe的數據顯示,九成的眾籌項目都未能籌到預期的金額,平均只能籌得約四成的款項。

 

 

涉及道德的眾籌問題

 

 

為醫療開支眾籌本身也可能引起道德的難題。一方面,病人需要將自己的情況包裝好,以求取得廣泛迴響,但最終,恐怕一個個病情會演變成一件件商品;另一方面,捐款人往往難以核實病情,有受騙的可能。

 

 

該捐,不該捐,著實難以定言。社會上常有騙徒騙去善心人的巨額捐助;也有病人因為欠缺50英鎊而買不到需要的藥而不幸去世。若明明知道有人騙財,固然不該施予。但面對真正困苦的人,我們都應該盡一分力,以帶不走的錢財換成對別人莫大的祝福。因為,憐憫貧窮的人,是有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