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Christian Herald Crusades UK

專題︰好鄰居千金難求

文慧

 

聆聽粵語

聆聽國語

 

 

華人離開出生地、家人,移居英國,在陌生的環境下建立新生活。即使有親友在此地居住,如相距甚遠,要經常見面或互助也不是易事。鄰居是與我們距離最近的人,而大部分人都期待有美好融洽的鄰舍關係,除了見面時打招呼,還可以在緊急情況下互相幫忙。然而,有人說︰「千金難買好鄰居」,可見和睦的鄰舍關係絕非理所當然。

 

 

 

 

文化差異造成誤解

 

華人的傳統生活習慣和文化都與英國人大相逕庭,很容易在不覺中產生誤會,甚至發生摩擦、爭執。華人與本地鄰居發生糾紛的案例並不鮮見:

 

 

華人「吃」的文化根深蒂固,但想不到為了一嚐家鄉食品也會惹來鄰居不滿。國外有一華人家庭,把近20條臘肉以及數隻風雞在家中陽台和花園裡晾曬,遭到附近鄰居的強烈厭惡和反對,認為會影響環境衛生及市容。鄰居於是拍下「壯觀」照片,放在網絡上讓人公審,隨後更引來大批記者蜂擁而至。

 

 

本地華文報章曾經報道,住在英國諾丁漢的琪太和家人,自遷入以來一直受到本地鄰居的滋擾,包括在門口對她們說一些針對華人的言語、砸破她們的窗戶、不分晝夜播放震耳欲聾的音樂等等。令琪太及家人不勝其煩,三年內報警求助高達200次。

 

 

除了精神上的困擾,極端的行為也常有所聞。曾經就有一名60歲華裔男子,因對鄰居長期不滿,經過精心策劃後於年初某一天下午,將37歲的當地鄰居槍殺。

 

 

知己知彼:避免誤踩地雷

 

恨惡鄰居至蓄意傷人乃屬罕例,但很多人都曾表示對自己的鄰居深惡痛絕。究竟鄰居的哪些行為是最令人討厭呢?英國Swinton保險公司對2,000名人士進行了一項調查,鄰居令人討厭的十大原因:
1. 鄰居堵住了我的車道
2. 鄰居佔據了我的停車位
3. 鄰居的狗整天叫
4. 鄰居的花園像垃圾場
5. 鄰居在花園裡說髒話
6. 鄰居整天吵架
7. 鄰居舉辦太多的深夜狂歡
8. 鄰居的貓在我家的花園便溺
9. 鄰居的孩子在花園裡大聲吵鬧
10. 我懶得跟鄰居說話

 

 

以上十大理由中,跟停車、花園、寵物有關的,各佔兩項。而跟噪音有關的,則有五項之多。可見噪音問題是最令本地人所關注的。華人一般都愛熱鬧,平常在家中說話的聲量可能已經令本地鄰居很不習慣,假如有朋友愛好麻將耍樂,從早到晚不間斷,所產生的聲浪的確會是一種非常嚴重的滋擾。

 

 

文化不同、語言不通,也有可能引來不必要的誤會,甚至成為衝突的根源。對大部分華人而言,英語並非母語,在跟鄰居溝通時可能會因為不懂得使用一些比較婉轉的英式表達語句、用詞,而被人誤會為粗魯、無禮。另外,一些在華人朋友之間相對接受的閒聊話題,例如查問別人的收入、房價及婚姻狀況等,都被視為極度的隱私,不適合用來跟不熟悉的鄰居打開話匣子。

 

 

回到問題的核心

 

如何保持自身的傳統與文化,卻又能同時入鄉隨俗,真是一大學問。但歸根究底,還是同理心、不要總是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做事或說話前先考慮別人,多易地而處,畢竟人與人之間的互相尊重是最大的關鍵。

 

 

平常見面多微笑打招呼、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些小善行,例如見鄰居拿著重物,可以主動詢問是否需要幫忙;每逢過節,可以送上小賀卡,甚至在傳統節日邀請鄰居一起慶祝。讓不同種族的鄰居之間可以多了解彼此的文化,也可以藉機會多溝通。互相的了解有助大家和睦相處,促進和改善鄰里關係。誠然,生活習慣和社交方式的差異難免偶爾造成誤會,每當遇到有問題時,需要跟鄰居商討、尋求解決方法,應儘量以從容和冷靜的態度去處理。

 

 

此外,我們也應嚴守當地法規和制度,有些規則雖非明文規定,但遵規守法是安居樂業的前提,退一步也許能贏得鄰居的尊重,在和諧的環境下生活,何樂而不為?

 

 

別只各家自掃門前雪

 

華人居民不妨多關注所居住的社區需要、建立社區意識和公民歸屬感;多參與社區活動、投入做義工。越來越多英國的老人長年獨居,乏人照料、關懷。他們非常孤單寂寞。你附近有沒有這樣的獨居長者呢?如果有,不妨跟他們聊聊天、幫助他們做點小事,例如寄信、買牛奶、搬運東西。好鄰居千金難求—你願意先成為那個好鄰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