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Christian Herald Crusades UK

智慧之窗: 建造「凡事謝恩」 的人生觀

陳琛儀

大家都知道,昔日患痳瘋是一種很可怕的病,患者更是十分可憐,不單身體失去知覺,慢慢地也會因病情而要截肢或截去某些部位,而且由於會傳染,必須離開家人到另外一個地方,和其他病人一起生活。

《聖經•路加福音》十七章11至19節記載,十個痳瘋病人遠遠看見耶穌的時候,他們高聲喊叫:「耶穌,求祢醫治我們,可憐我們吧!」耶穌就對他們說:「去把你們的身體給祭司察看。」當他們一路前去的時候,就發覺可怕的皮膚病突然離開了他們,於是十分歡喜地繼續向前走。

之後,只有一個人回頭去找耶穌,並大聲對耶穌說:「我多謝你,我感謝祢醫治了我。」

這個故事如何教導我們將「凡事謝恩」成為我們的人生觀,一種生活方式和習慣呢?

第一、在困難中開始學習謝恩,這就是信心的表現。

當耶穌對痳瘋病人說:「你們去吧!給祭司察看你們的身體」時,耶穌並沒有立即醫治他們,所以,當離開的時候,這十個人還未痊愈。不知道離開多久,他們忽然覺得身體的臭味消失了,散發出來的竟是一種清新的氣味。

原來,當他們憑信心踏上第一步,身體的病就開始好轉,行第二步時就再好一點,行第三步時就更加好了。

在困難中開始學習感恩,就是說在未看見、在未有的時候,先去謝恩,當我們這樣做的時候,就真的能夠凡事謝恩。

第二、在上帝的看顧中學習謝恩,就是敬拜。

十個人當中,其中九個人都十分開心地走回家中,或到祭司那裡;只有一個人回來,而他不單是多謝耶穌,而是要大聲地敬拜祂,並且俯伏在耶穌面前,他相信耶穌基督不是一位普通的醫生,他相信祂是上帝的兒子,是從上帝而來的,所以去敬拜祂。

第三、在謝恩的事上,必帶來優先的行動。

謝恩不只是口說,或心中一種良好的感覺,而是需要有優先的行動。

你想想,這十個人離開家園已經很久,當他們痊愈的時候,第一個去找的人可能是祭司,然後是家人(與家人相聚,一起慶祝);但《聖經》告訴我們,一個真正謝恩的優先行動是到上帝那裡,像那個回去敬拜的人一樣。

第四、凡事謝恩,

就是一生蒙福得救。

當一個人懂得常常謝恩敬拜的時候,生命就蒙恩得救。

在上述的事件裡,出現了三個字:

  1. 好了 這十個人發覺自己已經「好了」,就是痊癒。
  2. 潔淨 他們發覺自己得到潔淨了。
  3. 得救 耶穌只有對回來的那個人說:「你已經得救了。」其他九個人不錯是已經好了,都已經潔淨了,但耶穌沒有說他們已經得救,因為他們只想得到痊癒,卻不懂得去認識耶穌為他們所作的一切,甚至不知耶穌將來會為他們捨命。

所以,一個真正凡事謝恩的人,在真心去感恩、敬拜上帝的時候,他就擁有一個蒙恩得救、恩上加恩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