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Christian Herald Crusades UK

專題: 經濟肅條的影響

陸思齊

社會因疫情而閉關,讓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增加,不少商業活動陷於停頓,更令原本已經困難的經濟雪上加霜。最大的難題,在於即使解除閉關措施,經濟活動也不可能立即恢復正常。

勞工市場改變

自從3月底封鎖社區以來,非必要的商店都暫停營業。商店既無收入,即使獲政府支薪休假而得以暫保工作,長遠也令人擔憂——一旦解除封鎖措施,政府的援助停止以後,大規模的裁員潮便會來臨。而且這次裁員潮將與一般的經濟不景氣不同。

首先,失業的員工集中在那些需要和人面對面工作的工種。這些工種一般不能遙距上班,工資也低於平均水平。有一份由顧問公司的調查指出,疫情後平均工資比疫情前還要上漲。主要原因是很多低收入的職位都消失了,但高收入的職位卻較為不會受疫情影響。與此同時,由於政府要求封鎖社區,員工未能上班,於是不少公司已加速腳步推動機械化,引入機械人和人工智能等的科技。結果,這些低收入的職位很可能會永遠消失。 

物價變動

每一次經濟低迷,各種投資的資產價格一般都會下調。這種情況,最多人關心的就是股票及債券等金融產品的價格走向。即使個人投資不多,但退休金大都會與金融產品回報掛鈎。若然金融市場出現問題,將近退休人士的未來收入可能會大受影響。此外就是樓價。大多數人的房子都還有按揭在身,一旦樓價下跌,就可能出現負資產的情況。即使個人依然有能力繼續供款,不至於陷入破產的困境,但當現有按揭優惠期過後需要重新按揭時,也可能會遇到困難。

再者就是一般日用品的價格很可能會上升。疫情發生後,己經開始出現「去全球化」的現象。過去30年,全世界都在享受全球化帶來的好處,習慣低廉的商品。一旦全球化分工合作所帶來的好處減退,生產成本上升,人們生活支出也會水漲船高。

面對經濟低迷,最基本的做法不外乎為開源節流。面對勞動力市場結構性的改變,人們也要做足準備來迎接挑戰。比如說再培訓來增加自己的競爭力,隨時準備改變行業,甚至打消全職工作的概念,以數份不同的半職工作取而代之。在新經濟環境下,或許都要重新審視以前的消費模式,更加審慎處理自己的資源。此外,最有創意的節流方法,要算是最近新一輪的DIY (Do It Yourself)潮流了。手工勞作、小工藝、傢俬、裝修等不同的DIY工程都可以在網上找到詳細的視頻指導,既可減少消費,又可令在家中的時光變得更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