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Christian Herald Crusades UK

生命的旋律: 我是三父之子

曾少華

本人自1987年10月1日決志信主,至今已33年。

感謝主在我的信仰和人生道路上,一直帶領。

由初信至2005年,一直在香港的「五旬節聖潔會永光堂(樂富母堂)」事奉,包括帶領佈道隊和敬拜隊,2006年則與太太一同被差往「大埔永光堂」開荒,協助牧者發展福音工作,而我和太太亦是教會長老,協助牧養和輔導。現時職業從事禮品銷售工作,主要服務對象是學校、教會、機構、團體及個人。

自小家庭環境複雜

我本姓潘,原名兆華,三歲前與父母同住,父為航海員(俗稱行船佬),母乃傳統女子一名,有一親姊,比我年長十多歲,任職酒樓,另居宿舍。父親由於工作的關係,不常在家。記憶中只有兩至三次共敘天倫;三歲後,我被送至新界粉嶺一村落之親戚家中寄養,自此與父母親隔絕,一年中只有一至兩次親姊到來探望。 寄居期間,寄人籬下的感覺強烈,親戚一家閒時喜往九龍或廣州短住,經常獨留我一人在家,幸當時民風淳樸,彼此守望相助,且村民多以務農為生,可輪流照顧我的三餐。昔日農村治安良好,日夜不用閉戶,每晚可安睡到天明,我不怕黑夜,只是不喜歡那份濃烈的孤單和被遺棄感!平日無所事事,喜歡隨著村內一眾孩童通山奔跑,採摘野花野蜜,活像一個無憂無慮、無拘無束的野孩子。短短三年,親戚家中每隔一段時間,就從外間惹來事端,我像個局外人、旁觀者般,看著這個只有四口的家庭所產生的變化;有時環境緊急,要被調離現場,像人球般轉到另一村落的親戚家中暫住。待回復正常後,再重返這個本來不屬於我的家庭居住。六歲那年,我的親生父母透過親戚的介紹,將我轉贈至一位中年男士收養。當年被收養的整天過程至今仍歷歷在目,深刻難忘,買賣雙方之代表,透過一張由街邊「寫信先生」撰寫的紅紙作為契約,詳列送子因由,大致表述因家境貧困,雙親無力撫養,只好將我贈予別人作為養子,這張沒有法律效力的賣身契,成為我由姓「潘」轉為姓「曾」,以及跟父母、親姊脫離關係的證書。 

信主後開始反思

養父乃三行工人,客家人、單身,從未受過教育,但懂讀報認字。我基於自己童年成長的複雜背景,加上沒有正常家庭的生活,自幼內心充滿憤恨、反叛、自我和自卑,對養父和生父母皆心存怨懟。由童年至成人,都在不愉快的環境下成長,年輕時期更開始沾染許多不良嗜好,對任何人皆不信任。對養父抱怨,對生父母懷恨,彷彿整個世界都虧欠自己似的。在人生感覺灰暗、絕望的時刻,幸蒙天父上帝施恩憐憫,將我從苦毒中釋放出來,從罪惡中拯救過來。信主後,我的生命漸漸改變,開始學習愛與關懷。基督的愛亦讓我學習反思自己過去的行為和歪念,多年來一直誤解養父收養自己的目的只為養兒防老,好讓晚年有所倚靠,但當回想他過去的養育劬勞,從壯年時期撫養我至白髮蒼蒼,一直無怨無悔,使我內心愧疚萬分。上帝讓我進而再思念生父母為何忍心捨我而去,想必他們當時正陷於重大困境之中,在決定捨棄親子的那一刻,必定是極其掙扎、痛苦、肝腸寸斷。多年來心中的枷鎖,被主的愛漸漸破開。生父母難以重聚,只好在禱告中記念他們。

坎坷背後有天父美意

而養父的深厚恩情,實在無法回報,只好努力地將福音傳揚給他,好讓他也得享永福。養父是個傳統中國人,對基督教信仰自小存有偏見和誤解。縱使我信主後成為佈道隊工的成員,曾受多種佈道訓練,但面對已隔膜多年的養父,卻變得拙口笨舌,不知從何入手。幸得上主眷佑,差派從鄉下到港定居的堂妹祝蘭——她居港不久,我便領她歸主,信主後的她也積極傳福音。她和養父傾談投契,常以客家話溝通,有她作為橋樑,養父對我的改變深感詫異,對基督教也大大地改觀,並且願意參與教會的活動,終於在一次大型佈道會中決志信主。養父已於十年前因病安息主懷。感謝主的深恩厚愛,本來以為命運坎坷的我,卻不知道一切的背後,皆有天父的美意,人生中竟先後得到生父、養父和天父的照顧,實是奇妙無比。如今我也成為父親,更深知父母愛子女之心,是何等無微不至,願榮耀頌讚全歸予上帝,阿們! 

本人喜愛的經文有很多,其中《聖經‧哥林多後書》五章17節:「若有人在基督裡,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這是我在人生迷惘時,上帝給我啟示要決志跟從祂的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