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Christian Herald Crusades UK

世界風情畫: (樂縱橫) 漢堡包是否源自漢堡?

馬日恆

十多年前到漢堡短宣,與當地的人閒聊時開場白多是到底漢堡包是否源自漢堡?當時互聯網的資訊未有現時發達,故無人能答。去年我有機會再遊此地,安排行程時想到的居然是為以上問題找答案,之後再找一些有關漢堡的資料;這才驚覺過去把重點放到一款食物上實在浪費了一個歷史悠久的商貿名城。再遊之後,也發現這個僅次於首都伯林的德國第二大城也實在名不虛傳。

近距離參觀貨櫃碼頭

先說其地理位置,漢堡位於德國北方,沿易北河可通往北海,西接北海的是往美洲的大西洋,而另外一方則是通往瑞典與俄羅斯的波羅的海。順理成章漢堡便成為北歐與波羅的海各國以及英國與美洲的樞紐。漢堡也沒有辜負美好的港口,成為全國最大的海港,也是全歐第三大港。一般而言,大港口對遊客是無甚看頭的。可是,漢堡卻有一個別出心裁的觀光節目,便是讓遊客乘渡輪參觀貨櫃碼頭。渡輪上的導向員介紹碼頭內不同器械的操作及上卸貨的路線,遊客除了有機會近距離接觸貨櫃碼頭外,也可順道觀賞沿岸風光,值得一提的是能從海上欣賞建於舊貨艙上以水銀玻璃構築成帆船形狀的易北愛樂廳,以及用來維修船隻的船塢。

漢莎聯盟

漢堡不是現在才成為大港,700年前也曾獨佔鰲頭。讀者可能有聽過德航,其實全名叫德國漢莎航空(Deutsche Lufthansa AG)。為什麼德國最大的航空公司要以漢莎為名而不索性叫德國航空?漢莎在古德語的意思是隊伍或船隊,12世紀未開始成為德國人(即當時的日耳曼人)引以為榮的品牌。在未發現美洲之前,波羅的海與北海間的貿易至為頻繁,曾經雄霸這條航線的便是一個名為漢莎的聯盟。漢莎聯盟(Hanseatic League)最初由位於德國靠近波羅的海的城市呂貝克及幾個商埠組成,主要發展波羅的海之航運,直至呂貝克與靠北海的漢堡結盟,再加上俄羅斯及英國的部分城市的加盟,聯盟才漸漸壟斷北歐所有的航道。加盟的城市間互相守護,甚至聯軍與一些國家爭戰以捍衞商業利益;而漢堡作為聯盟內的核心大港,在14至15世紀是數一數二的商城。

烈火後重生的世界遺產

可惜與倫敦一樣,漢堡在1842年也經歷過一場毀滅性的火災,因此市內已不太看到漢莎聯盟留下的建築。普魯士王在1871年統一德國,原本是獨立省的漢堡也加盟其中,並且讓它的自由港地位在統一的協商過程中得到憲法的保障。可是,它受到中央政府施壓,逼其加入國家的關稅體系。幸好在極力斡旋下,它獲准在市內建造一個免稅區。免稅區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完成建設,不幸在二戰時差點被完全摧毀。戰後花了22年復修,遂成為全球以木材作地基的最大的貨艙群,德文稱作Speicherstadt,即貨艙之城。接壤此城的是六個辦公室群及一些住宅,德文是Kontorhaus,即辦公的地方。這兩組因世界商貿而生的建築群均被列入聯合國世界遺產。

全歐最多天橋的城市

市政府在2008年為活化這個世遺,並加入如易北愛樂廳等文化地標,稱此地為HafenCity(海港城)。海港城非常適合遊客暢遊,當中河道交錯,故此漢堡的天橋之數為全歐之最。城內其他景點包括擁有全球最長模型火車軌的迷你模型天地(Miniatur Wunderland))、漢堡監獄故事、汽車博物館以及國際海事博物館等;在此也有專為建築與設計而辦的海港城大學,而大學的地鐵站月台則盡領前衞建築與簡約設計的風騷。走到疲倦時可到由貨艙改建的咖啡廳,內有烘製咖啡豆的機器,咖啡香味瀰漫於空氣之中。

市內漫步

從海港城往北走可到市政廳,途中會經過二戰時被滅頂的聖尼古拉教堂,幸存的高塔供遊客登臨覽勝。市政廳有百多年歷史,附近是供休憩的阿士達湖,遊客可泛舟或上小輪遊湖。往西走是植物公園,園後有一個結合燈飾的噴泉。再往南走20分鐘是全市最高的聖米高大教堂,其西垂是近似倫敦蘇豪的Reeperbahn文化娛樂區。朝海旁走是一道很怡人的海濱長廊,一路可走到上文介紹提供參觀貨櫃碼頭渡輪的乘客碼頭。

後記:漢堡包的來源

若選擇早上出發,上述所有景點可在一天內輕鬆完成,甚至可以選一兩個要購票的景點作深入一點的賞遊。可是,無論你到什麼景點,都不會碰到有商店以漢堡包作招徠——除了幾所美式的快餐店。那麼我們可以否定漢堡包不是來自漢堡?似乎又不一定。百多年前漢堡港是橫渡大西洋到美國的要港,很多歐洲人及德國海員都從此路抵美。他們出發前往往要在漢堡待上幾天,多品嚐當時風行德國的漢堡排。後來美國廚師以漢堡排(Hamburg Style Steak)來慰他們的鄉愿,結果客似雲來。而當中一些廚師想到以三明治方式來配漢堡排,這便是漢堡包的初型。在漢堡市無關痛癢的漢堡包,令筆者想起揚州炒飯與揚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