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
文/倫永成
近年,許多家長為了避免小孩吵鬧,把平板電腦或智能手機等給幼兒當玩具,以起安撫作用。不知不覺間,這些電子產品充當起「臨時保姆」,而每當父母要拿走電腦或手機時,孩子便瘋狂大叫。可見孩子漸漸養成對電子產品的倚賴性,然而,試問手機又怎能代替父母的關心與管教呢?
朋友在教會任教兒童主日學,一位年約十歲的男孩經常帶著一部平板電腦,不論上主日學或是茶點時間,總是機不離手。導師曾經勸男孩收起電腦,但男孩不但不聽從,更向導師發脾氣;另一位少年學員,有一天不斷向導師查詢教會的無線上網密碼;按照教會規定,不可隨便把密碼告訴兒童。經導師詢問之後,發現男孩的雙親沒有時間照顧他,他便經常把大部分時間上網。幸好經導師了解,男孩只是沉迷電子遊戲,還沒有接觸不良資訊。
古語有云「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電子產品能夠拉近遠方朋友的距離,但絕不能取代寶貴的親子時間。作父母的,要花時間與子女傾談,關心子女成長的需要,尤其是青春期的子女,更需主動建立互相分享的關係。
筆者曾經看過一段視頻,非常有意思。片段開始,一位父親埋首查閱手機短訊, 一位少年在巴士站低著頭玩平板電腦遊戲,一位小女孩獨自在房間畫畫,一位少女在巴士站抬頭仰望天空。表面上,各人都有自己的空間,在自己的世界裡;鏡頭一轉,當父親放下手機,他看到了小女兒在繪畫本上畫的圖,而少年放下平板電腦時,便看見眼前心儀的女生。雖然這只是一段視頻,卻帶給我們一點反思。
聖經教導:「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箴言》廿二章6 節)有些人、有些事,並不一定能靠科技連線。我們仍然要用心去經營人與人的關係,全人投入,就如耶穌基督道成肉身,親自進入人類當中,賜給人永不能替代的救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