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Christian Herald Crusades UK

專題: (社論) 評價英國國民 醫療服務體系

2015年3月
專題策劃及撰稿:胡德明、馮兆雄、方思潔、區雯慧、陸思齊、林珊一

 

英國國民醫療服務體系的問題是一個爭論不休的課題,大選在即,此課題又成為城中熱話,似乎只要哪一個政黨能提出一套又省錢又能改善體系的方案,就有望當選。其實,隨著人口不斷增加,病患者的病症也更趨多樣化,治療也變得愈來愈複雜,醫療成本自然增加,造成整個醫療體系不堪重負。對於改善的方案,政客們一再關心的主要是兩個問題:一是資源和資金的投入,二是醫療服務的效率及成效。對於資金和資源的投入,政黨與醫療機構各持極其不同的看法;至於醫療的效率和成效,著眼點不外是在候診時間這一類顯而易見的問題上。

過去許多年,英國各處的醫院都按候診時間的長短及病患死亡率而被排名先後,並作為對醫院的效率之評價。然而,這些是否醫療服務成效的唯一標準呢?以這兩樣作為評價標準是否最貼切呢?這是值得我們去探討的問題。事實上,從所收集的數據和問卷資料顯示,以上的評價標準無疑是重要,但對許多病人來說,除了生理機能得到改善外,心理上的支援也是極其重要的。在治療的過程中,病人其實十分看重、也渴望得到人道的尊重、心理上的安慰與鼓勵,還有院方和病人、家人之間的良好互動等。對於一些長期受病患煎熬、每天與疾病拼博的病人來說,生命的延長並不一定是他們最終極的目標。反之,如能在治療過程中,助他們舒緩痛苦,並感受到別人對其生命價值的肯定,那是更難能可貴的。對於基督徒來說,卸下世上的勞苦之後,就會到天堂裡永遠安息享樂,因此在面對生老病死的問題上,能心存盼望。單以時間和數據統計來作為國家醫療體系的評價和標準,這是否完善呢?看來還有待討論。

 

另外,過去以基督教價值觀為治國精神的歐洲國家如英國、法國、德國及瑞士等,之所以有較完善及具人道精神的醫療體系,也是深受其基督信仰所影響。自1948年開始,英國的醫療服務體系就本著「一個社會成員願意幫助其他得病但無力承擔醫藥費的成員」的精神來運作。這其中並不存在不公平的問題,而是「施比受更為有福」的精神;這等體系不但可以減少貧富懸殊的問題,而且讓國人,無論是富有或是貧窮人,都可以享用基本的大眾福利。

 

 

過去這些年來,英國的醫療體系屢被濫用,且已經到了引起公憤的地步,許多人也質疑這樣的運作是否能繼續生存。然而,大部分的英國人還是相信,只要把被濫用的可能性減到最低,本著這樣的精神去運作的體系還是值得堅持下去的。因此,儘管國民醫療體系負荷沉重、解決問題的方案層出不窮,卻從來沒有人懷疑它存在的價值。除了醫療機構不斷提高其醫療效率外,許多慈善機構也致力鼓勵公眾以金錢支持有需要人士,讓每一個國民都能盡其一份力量。這個以基督教精神而立的體制,絕對值得我們給一個「讚」!

 

 

其他專題文章

(社論) 評價英國國民 醫療服務體系
英國醫療體制 未來五年的計劃
人才緊缺,外籍醫護增加
家庭醫生點滴
健康我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