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Christian Herald Crusades UK

專題: 家庭醫生談過敏

2015年5月
專題策劃及撰稿:胡德明、馮兆雄、方思潔、區雯慧、陸思齊、林珊一
文/勞子滔

 

吳媽媽帶同她一歲多的女兒小殷來求診。數星期前小殷突然腹瀉及嘔吐,經媽媽悉心照顧後情況已大有好轉。但最近幾天,吳媽媽發覺小殷每次吃牛奶麥片後都肚子脹脹的,而且很多時會有腹瀉。她朋友的兒子在過去數月也有相同的症狀,經醫生檢查後確診為牛奶蛋白過敏症(Cow’s Milk Protein Allergy)。這讓吳媽媽非常擔心小殷也有相同的問題而不能再喝牛奶和吃乳酪,兩樣都是小殷最喜愛的食物。你認為小殷是對奶類過敏嗎?

 

 

 

在分析小殷的個案前,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過敏反應的統計資料和成因。英國大約有2%的成人及8%的兒童受食物過敏所困擾,最嚴重的食物過敏有機會導致有生命危險的系統性過敏反應(anaphylactic reaction):病徵包括嘴唇或面部腫脹,呼吸困難等。如果在進食後有任何以上的反應就需要立刻求醫。詳細的病徵及常見的食物過敏原可參閱第二頁文章。

 

 

過敏症(allergy)是自身的免疫系統對一些無害的東西產生反應,我們稱這些東西為過敏原(allergen)。當病人接觸到過敏原後,身體就會連鎖式地產生IgE抗體。抗體接著會和在皮膚、眼睛、口腔等的肥大細胞(mastcells)連繫,這過程名為變應作用(sensitisation)。當相同的過敏原下一次再進入身體時,這些已經變應的肥大細胞就會立刻攻擊過敏原,導致組胺(histamine)的釋放,過量的組胺就會形成過敏反應(例如流鼻水、紅眼、出疹、氣喘等)。

 

 

 

 

 

食物過敏與食物不耐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食物過敏(food allergy)與食物不耐(food in tolerance)是不一樣的。如上所述,食物過敏是關乎身體免疫系統的一個反應;而食物不耐的反應則與自身的免疫系統無關,好像乳糖不耐症(lactose intolerance)是由於身體缺乏了在小腸內壁的lactase酵素來分解奶類製品,導致乳糖未能被分解。過大的乳糖因此不能被小腸吸收,造成小腸痙攣、腹脹或腹瀉等症狀。在上面提到的個案,小殷很大可能是因為普通的腸胃炎引致小腸內壁破壞,酵素因而驟降而形成短暫的乳糖不耐症。這情況並不嚴重,她應該在數星期內因著酵素的重新形成而好轉。由此可見,食物過敏與不耐雖有相似的症狀,但病因和預後卻有著重大的分別。

 

 

過敏的成因

 

有關過敏的成因眾說紛紜,可以肯定的是有家族過敏史的人患病機會較常人為高。以兒童為例,如果父或母任何一方有食物過敏,這個小童就會有約一半的機會得到過敏症。近幾十年來,衛生假說(hygiene hypothesis)也被廣泛地討論與研究:部分科學家與醫生相信,現今過分清潔的生活環境,有機會隔絕了兒童的免疫系統與環境微生物的接觸,增加過敏疾病的形成。亦有說法是現今的美容保養產品,含有由花生或其他過敏原所提煉出來的原料──有少量的科學證據顯示,這些經皮膚所吸收的過敏原原料有機會導致高危的病人產生過敏症。這說法仍未被主流科學界所接納,相信實際的情況並非僅僅是簡單地因為塗抹了不當的護膚產品,就造成過敏。

 

 

 

 

 

 

檢測方法

 

過敏症防不勝防,有哪些檢測可以幫助診斷?現今主要的檢測為:皮膚點刺測試(skin prick testing)和血液化驗,兩者皆測試體內IgE抗體的存在。要留意的,是體內存有IgE抗體,並不等於該病人就有過敏症。事實上,很多本身沒有過敏症的病人,也有可能對以上的檢測呈陽性反應。現今市面上雖有林林總總的快速檢測法,但準確的診斷實有賴醫生細心查問病史及病人的食物日記(food diary),化驗檢測大多只是屬輔助性質而已。錯誤的解讀檢測結果,只會自尋煩惱!

 

 

現今雖沒有有效方法預防過敏症,但只要多加留意,減少接觸過敏原,大部分病人都可有效地控制過敏症狀。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疑問,儘快與家庭醫生談談吧!

 

 

其他專題文章

 

(社論) 你好、我也好
英國中餐業 不可掉以輕心
認識食物過敏
家庭醫生談過敏
人口•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