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Christian Herald Crusades UK

專題: 拯救難民的方案

2015年11月
專題策劃及撰稿:胡德明、曹子光、馮兆雄、方思潔、馬日恆、區雯慧、陸思齊、林珊一

 

歐洲大陸正面臨自從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最大規模的難民潮。尤其在一個年僅三歲,隨父母逃難的庫爾德族小孩伏屍土耳其海灘的照片被傳謀廣泛報導後,各國元首本著他們的信念及對國際和本土政治局勢的見解,都紛紛對這場難民潮提出不同的解決方案。下列是一些被報導的方案或建議:

 

強制接收配額

 

歐盟總統容格制定了一個強制接收配額,來規定各歐盟成員國去接收從中東及非洲湧到希臘、意大利及匈牙利等地的難民。儘管捷克、匈牙利、斯洛文尼亞及羅馬尼亞等東歐國家反對,這個強制措施在西歐各國的同意下通過。這意味著除了英國、愛爾蘭及丹麥三國,因歐盟條約的豁免而不必接受強制接收,其他成員國均要收容總共16萬受政治庇護的難民。斯洛文尼亞總理表示在他任內也不會執行此配額。

 

 

設庇護區或安全區

 

英國的前國際發展大臣米切爾曾建議派英軍到敍利亞設立一個庇護區。他對英國廣播公司第四電台的節目「今日要聞」表示:「我們需要一個龐大的跨國協調來建立此庇護區……我們當然希望避免派遣地面部隊,但也不應一刀切地避免派軍。別忘記我們不是為侵略而派軍,這是英國人民所唾棄的。我們要派的是一個防衛隊……一個國際部隊,最好是由約旦、埃及和區內的其他國家擔起這個防衛任務,但必須確保部隊在受到襲擊時,有足夠能力自衞及保護難民……」。

 

 

這個方案也跟土耳其總統所提倡、在敍利亞境內接壤土耳其的地域設一個安全區相若,旨在為難民設一個避風港,不用他們攀山涉水,離鄉別井。事實上,土耳其已收容了近200萬名敍利亞難民,而同樣接壤敍利亞的黎巴嫩及約旦也分別收容了約120萬及60萬名難民。特別是黎巴嫩的人口只有450萬,即難民數目已超過國內人口的四分之一。故此,讓難民在敍利亞境內安居的方案,對這些國家來說實在是刻不容緩。

 

 

澳洲政府所採取的政策

 

澳洲前總理阿博特在處理東南亞難民問題時,實施了一項頗具爭議的鐵腕政策。他下令海軍驅趕任何嘗試抵澳的難民船,並要求他們折返其原居處。若有難民抵澳,他們必不能在澳定居,並要到離岸的難民中心居住,等候遣返或到柬埔寨定居。阿博特勸喻歐盟跟隨此政策,並稱這是唯一能阻止難民冒溺斃之險渡海之辦法。此政策也不乏支持者,英國獨立黨的法拉奇便公開支持此法。

 

 

購置難民島及建立難民國

 

埃及富翁Naguib Sawiris曾提議在地中海購買一個島,在局勢緩和之前作暫時收容難民之用。他更考慮向希臘及意大利政府提出此建議,並曾向法新社透露:「他們有不少無用之島…可供難民作臨時停留之處,再聘請他們來建房屋、學校、大學及醫院……」另一個富翁,以色列人JasonBuzi則建議成立一個「難民國」。他致函英國《每日電訊》報表示:「解決天災人禍的暫時方案比比皆是,但長遠方案卻乏善可陳……我們有人道義務來為難民解困。」一位美國教授也提議讓難民定居底特律,在為他們解困之餘也可藉此振興該市的經濟。

 

 

以戰制戰

 

也有人認為,難民潮的成因是敍利亞的內戰。只要歐美能派地面步隊一舉消滅當權的阿薩爾政權及名為伊斯蘭國的恐怖組織,難民便能安心返回本國。可是,歷史告訴我們,這個不是良方。君不見阿富汗、伊拉克及利比亞現時的亂局,不就是由於歐美倉卒的軍事行動而起。可幸現時的政治共識是以外交手段解決敍利亞問題。可是,近期俄羅斯的軍事介入可能大大阻礙外交上的協商。

 

 

以上的建議或政策,各有優劣。就算有朝能想出一個完美無瑕的對策,但在各國的政治及利益考慮下,國與國間的協調及執行上也將會是舉步維艱。歸根究底,我們這個世代(或是任何世代)所欠缺的就是互信互助及捨己為人的精神。作為普羅市民,在各國領袖磋商對策的時候,我們又能做什麼呢?希望下列的辦法能給讀者帶來反思:

 

1.向可靠的援助難民機構作金錢或物品(必須乾淨衛生)的捐助
2.為社區內的難民工作機構作義工
3.參加由可靠的人道援助組職發起、在網上或其他地方的和平請願活動
4.在教會組織籌募或實質的援助活動
5.為難民禱告

 

 

本文資料來源:每日電訊、法新社及英國廣播公司

 

 

專題文章

(社論) 誰是我鄰舍?
難民潮的禍與福
拯救難民的方案
真正地安居樂業
以愛心作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