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Christian Herald Crusades UK

專題: (社論) 去與留

2016年4月
專題策劃及撰稿:胡德明、馮兆雄、方思潔、馬日恆、區雯慧、陸思齊、林珊一

 

 

英國將於今年6月23日針對是否退出歐盟而舉行公投,有投票權的4,530萬英國人將公投決定英國是否要繼續留作歐盟的成員國。對英國來說,這無疑是一個極為重大的抉擇,英國未來的經濟、政治、法律及移民政策都將繫於這個由英國國民自己來把脈的決定。在過去數月的激烈辯論中,挺脫歐和反脫歐派的勢力可說是不相上下,不到公投那天真是不知最終鹿死誰手!

 

 

 

 

 

 

 

 

各方的爭論點,不外是與外貿經濟、就業市場以及移民和邊境管制有直接的關係。挺歐和脫歐兩大陣營都使出渾身解數,各自列出留歐和脫歐的利與弊,以期說服國人作出「叫英國整體獲得最大利益」的決定。

 

 

且不論最終結果如何,英國首相卡梅倫履行去年大選時的承諾,會就脫歐問題舉行全民公投。此舉本身是一項極其勇敢、深得民心的政治手腕,而保守黨內多年的「疑歐」高漲情緒,也因此得以緩解;畢竟,去或留都是民意,沒有一個民主政府可以敵得過人民的意志力量。事實上,這次公投的結果無論是去或留,卡梅倫的焦點是在於為英國在歐盟所有的協議中爭取最大的利益,並且調整英國在歐盟國家中的不平等待遇。在「脫歐」可能性不大的情況下,卡梅倫在歐盟的首腦會議上提出繼續留在歐盟的四項條件,基本上已經取得滿意的協議。這項舉動,可說是卡梅倫在他的執政期間最大膽且最奏效的行動。

 

 

 

 

 

 

 

 

 

 

把決定權拋給國民,是最直接的一種民主制度,由國民直接針對公共議題表達意見,並且要求政府採納「佔多數」的民意。因此,公投可說是落實了「主權在民」原則的重要制度。其實「加入歐洲經濟歐共體」的問題,早在1975年已經舉行過第一次的公投,所以英國身處歐共體一直都是民意;經過四十年的輾轉發展,如今政府再一次把決定權交給國民,無論結果為何,皆是英國舉國上下國民的責任;正所謂「國家興亡,匹夫有責」,首相卡梅倫一方面完成壯舉,一方面提高百姓身為國民的尊榮。

 

 

聖經上的舊約歷史記載,當以色列人來到西奈山領受上帝頒布的十誡時,他們首次成為一國的百姓,並且得稱為「神的國民、君尊的祭司」。到了新約的《彼得前書》,作者同樣稱所有的基督徒為「屬神的子民、君尊的祭司」。聖經對神與祂子民的觀念是,在至尊神的面前,人人皆平等;在治國的體系裡,雖然人有權位高低之分,但執政者皆是人民公僕,盡治國平天下的責任。因此,大凡成熟的民主國家,國民都被賦予理國護家的意識。與執政者同心興旺國勢,是上上之策。所以,看來此次英國在歐盟的「去與留」的問題上,就這個意義來看,已經打了一場勝仗。

 

 

專題文章

(社論) 去與留
脫歐:英國需要智慧的抉擇
英國與歐盟關係上的客觀數字
英國脫歐對移民的影響 ——是革新,還是革命?
脫歐留歐之我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