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Christian Herald Crusades UK

專題: 一直在追那個更好的「我」

2016年5月
專題策劃及撰稿:胡德明、馮兆雄、方思潔、馬日恆、區雯慧、陸思齊、林珊一
文/喜兒

 

 

從小,在老師的心目中,我是一個品學兼優的學生。在其他同學面前,老師總是對我讚不絕口;但回到家裡,父母的話常常叫我感到自己還是離他們的標準很遠很遠。我常在想,真的會有那麼一天,我能達到他們心中的那個更好的「我」嗎?

 

 

在讀書方面,我總是很自覺,爸媽從不用費心。那時家裡空間小,我沒有一張固定的書桌,常要把作業本、書本搬來搬去。偶爾埋怨幾句,爸爸就以他常掛在嘴邊的話來回應:「家裡條件好的人,往往讀書不發奮,因為環境太安逸了。反而那些把水桶翻過來當書桌寫字讀書的人,才更可能出人頭地,因為他們懂得自己家裡的限制,刻苦的家庭環境才能鍛鍊出人才。」每次聽到這段話,我心裡都很不是滋味。我總是忍不住羨慕那些在家裡有一個良好學習環境的同學。同時我也不相信窮苦的人才有出息。那時常疑惑:到底,我會有爸爸所說「出息」的一天嗎?

 

 

 

 

 

 

 

 

在小學、中學時,我在學校幾乎每年都得到學習優異獎學金,記憶中,爸媽很少稱讚我在學習上的成果。當我回到家,給爸媽遞上一張獎狀,他們的反應往往是:「這次拿了第一,還要繼續努力,不要驕傲!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於是我總是很努力地想要當第一,因為恐怕我當不了第一,爸媽就會說是我驕傲了。直到大學畢業,我拿到獎學金到外國留學,稱讚我的,還是外婆。爸媽不知道,到現在,我一直很不喜歡「學如逆水行舟」這句話,我知道這句話的原意是我們應該每天改善自己,努力求進步,只是從小從爸媽那裡接收的訊息,卻叫我對「進」、「退」的理解與名次排名掛鉤了。我的學習生涯,是為了自己,還是為了贏過別人?

 

 

 

 

 

 

 

 

 

有時跟爸爸說起我一些朋友的做事方法,爸爸常說:「他們真聰明且靈活,是有社會見識之人。」偶爾又加一句:「換了是你,就不會想到如此去做了!」我總是心裡納悶。每個人的性情、長短處不一,犯不著拿朋友來跟我比較吧。比較,為什麼總是我給比了下去?或許,自己還是不夠好。

 

 

我常記得,爸媽房間的書桌玻璃下有一張從多年前報紙上剪下來的一段話,上面寫了有關教育孩子的幾句良言。我很喜歡唸那張紙上的話,其中最觸動我的,是:「在讚美中成長的孩子,他學會欣賞;在鼓勵中成長的孩子,他學會自信。」別人對我讚美與鼓勵的話,我聽過不少,但原來最冀盼的,還是從父母口裡發出的稱讚與鼓勵,是別人的千言萬語無法取代的。我把這兩句話抄下來,貼在自己的日記上,希望提醒自己,在教養自己的孩子上,不要吝嗇稱讚與鼓勵的話。

 

 

專題文章

 

 

(社論) 不打不成材?
父母的說話方式孕育出不同子女
怎樣的父母 怎樣的孩子
細心說恩言
童年包袱
一直在追那個更好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