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Christian Herald Crusades UK

專題: 家有病人時 – 給照料者的話

2014年9月
專題策劃及撰稿:勞伯祥、馮兆雄、方思潔、岑偉鵬、林珊一
文/周振成

 

出生、成長、衰老、死亡,是人生必經的階段,沒有一個人例外。在這個無人倖免的生命歷程中,一般人除了追求無悔今生或活得精彩外,也會奢望無災無病,直至安然離世。但現實往往不會慷慨地讓人奢望成真;絕大多數的人,一生中都曾患有或多或少、或輕或重的疾病。若不幸身患重病,固然要忍受病痛的煎熬;若患病的是家人,自己在精神和肉身上所承受的也絕不輕省,這包括對病者情緒的安撫、起居飲食的照顧、對病情變化以及治病經費的不繼而引致的憂慮等。因此,當家有病人時,應如何面對,在華人圈子中常是避而不想、想而不談的話題。

 

本文就「家有病人」,提出以下三方面給讀者參考。

 

一.鎮定莫失魂

當家裡有人病了,而且病得不輕,必定給家中成員帶來一定程度的震撼,尤其現時大都是小家庭,例如養育著幼小兒女的年輕夫婦,或空巢期的兩口之家;當事情發生之時,作為病者的家人一時間憂心如焚、手足無措是人之常情,是可以理解的。但切莫讓這狀況停留太久,必須儘快鎮定下來,以便能理性地審視當前的情勢,對家人病情作詳細了解,方法包括:諮詢醫生或同疾者的意見、上網查資料等;此外,家庭成員的生活作息、家庭經濟也許要作相應的安排等。冷靜地審度情勢,不但可以減少混亂,作出正確的行動,更重要是可以減少患病家人的憂心和歉疚。

 

二、要全人關注

當家有病人時,其他家庭成員一般都會想盡辦法,竭盡所能地謀求家人的病得醫治。這份對患病家人的心意實屬難能可貴,然而在過程中切忌過猶不及。為減輕患病者的痛楚,切望他早日痊癒,一個常見的現象是,只針對病人的病,忽略了他是個人,以致不論中醫西醫、自然療法、中藥西藥、食療補品、健康食品,甚至民間偏方,只要聽說對病情有幫助的都照單全收,並一股腦兒地傾注在病者身上。結果不但病沒有好轉,人也受不了。另一種情況,是過度保護病人,只注重照顧他的病體,忽略了他在精神和心靈上的需要,例如閱讀、聽音樂、看電視、聊天、散步和日常喜愛的飲食等。其實,只要不影響病情,若病者體力所及,都不應禁止。樂觀的精神和愉快的心情,對疾病的治療絕對有幫助。

 

三、不要作超人

家人病了,無論住院或在家,照顧的擔子絕不輕省;短期或可應付得來,若是長期,絕非一兩個人可以承擔。因此,若家有病人需要長期照顧,照顧者切莫扮演超人獨力承擔,要及早尋求適當的援手,免得自己也病倒了,徒然增加困擾。尋求援助的方法建議如下:

 

1)向家人親友坦誠說明需要,請求提供可能的幫助,諮詢病人的意見,然後作好分配,發揮團隊精神,對病者提供優質的照顧;

 

2)若沒有足夠親友提供援手,可向醫院社工或政府福利機構查詢可申請的援助。

 

3)地區志願團體,包括一些基督教機構及地方教會,都是可以尋求援助的地方。

 

當家有病人或陷入困境需要援手時,只要不介懷尋求援助,你會發現人間有情,連身處忙碌和冷漠的都市也不例外。其實,這恰恰反映上帝有情,雖然人類疾病的根源與罪有關(《創世記》第三章),祂卻施行醫治之恩,叫悔罪接受救恩的人得著全人醫治。

 

「我必醫治他們背道的病,甘心愛他們…」(《何西阿書》十四章4節);「祂(耶穌基督)被掛在木頭上,親身擔當了我們的罪……因祂受的鞭傷,你們便得了醫治。」(《彼得前書》二章24節)

 

 

專題文章

(社論)造福家人愛的實踐

針對長期病患者的醫療改革

照顧長期病患的太太

弱能兒子能獨立生活了

父親與阿茲海默症

家有病人時-給照料者的話

給照護者的支援

禱文

 

 

 

 

 

2014年9月內容

 

專題 • 生活資訊 天倫樂 • 親子樂 • 智慧之窗 •生命線 • 世界風情畫 • 新聞評論 • 趣味人生 • 青年園地 • 職場點滴 • 教會消息 • 健康寶鑒 • 珍饈百味 • 遊子情 • 與你同行 • 生命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