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Christian Herald Crusades UK

新聞評論: 馬禮遜藏書 促成倫敦大學開設漢學講座

2013年12月
文/李志剛

 

當馬禮遜牧師學習中文之初,他熱愛中國文學,養成蒐購中文書籍的嗜好,期望他日在英國建立一所中文書庫。

◎海關扣查書籍

1823 年,馬禮遜牧師回國休假的時候,把近萬本的中文藏書帶返英國。因其數量之多,被海關扣查,須繳稅才得放行。他在英國建立中文藏書庫的意向,早為好友斯當東爵士(Sir George Thomas Staunton) 所悉,隨後經過多番的聯繫說項,書籍才得免稅發還。期間,他亦曾倡議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開設漢學講座,將藏書捐贈,但可惜兩所大學沒有回應。事實上,他在倫敦開設「語言學院(Language Institution)」教授中國語文的時候,曾將該批藏書給學生觀賞和翻閱。1826 年以後,整批的藏書便由倫敦傳道會保管。

 

◎大學設館庋藏

魏安(Andrew C. West) 主編的《馬禮遜藏書書目》(Catalogue of The Morrison Collection of Chinese Books),於1998 年由倫敦大學亞非學院(School of Orientaland African Studies, University of London) 出版。該書將馬禮遜的藏書分為四個時段:

藏書構建時期(1807-1823)
倫敦傳道會庋藏時期(1824-1835)
倫敦大學學院庋藏時期(1836-1922)
倫敦大學亞非學院庋藏時期(1922-)

從馬禮遜牧師藏書輾轉歸屬所見,即當他於1834 年8 月1日病逝廣州之前,他心愛的中文藏書最後尚未得到英國大學所接收,只是密封存放在倫敦傳道會的倉庫。可見,他在生前仍未能如願以償。當他死後第三年(1836 年)才被倫敦大學學院(The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接收,正式在大學設館庋藏。

 

◎開設漢學講座

自馬禮遜牧師於1826 年返回澳門之後,對這批中文藏書是有所期盼的。他在遺囑上清楚說明,舉凡英國大學接收馬禮遜的藏書,則必須在大學開設中文講座,並由他的愛徒──馬六甲英華書院院長修德牧師(Rev. Samuel Kidd) 擔任漢學講座教授。因此,在馬禮遜牧師病逝後,遺囑執行人斯當東爵士連同其他兩位執行人接觸大英博物館和倫敦大學,希望達成馬禮遜牧師的遺願。1836 年,終獲倫敦大學學院同意,在大學開設一小班的中文講座,並簽訂五年合同,聘請修德牧師任教。這可以說是英國大學開設漢學講座的始創。

 

◎首位漢學教授

修德牧師是蘇格蘭東北的威頓鄉(Welton) 人, 在1799年 6 月19 日出生,12 歲加入赫爾鎮(Hull) 的魚街(Fish Street) 教會,後來決志到海外宣教。1820 年,他受教於高思博(Gosport) 的保固博士(Dr. Bogue),於是便有機會接觸倫敦傳道會。1824 年4 月20 日,他與艾雲小姐(Hannah Ir ving) 結婚,28 日在魚街教會受按牧師聖職。及後,他前往倫敦,馬禮遜牧師教授他中文,至5 月24 日與夫人乘船前往馬六甲。修德在航程上,亦曾自學中國文字和福建廈門方言,不久赴檳城。1827 年,他出任馬六甲英華書院的教師,翌年院長高大衛牧師(Rev. David Collie) 病逝,修德牧師便繼任院長一職。

1831 年,因健康的緣故,他與妻兒返回英國,在萬寧樹公理堂(Church at Manningtree in Essex) 任職,至1837 年出任倫敦大學學院的漢學教授。當修德牧師在馬六甲時,亦曾出版《人心本惡總論》、《天下所聞》、《時鐘表匠言行.論》、《論神風感化新心》等書刊和一些宗教單張,對當地的華人起了傳教的作用。而修德牧師之出任倫敦大學學院的漢學教授,也可說是英國第一位的漢學教授。無疑,這實在是馬禮遜牧師在澳門藏書的功勞了。

2013年12月內容

專題健康寶鑒天倫樂教會消息智慧之窗珍饈百味生命的旋律生命線生活資訊與你同行遊子情新聞評論歐陸風情職場點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