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Christian Herald Crusades UK

新聞評論: 中國金融體系的雷曼危機

2014年4月
文/納言

 

2008年的美國雷曼事件,並不單單影響一間雷曼,而是整個美國的金融業;究其原因,可歸納為兩大重點:第一借貸過度;第二是政府的監管制度遠遠落後於金融業整體的發展,導致投資者對於自己真正要承受的風險沒有充分的瞭解,也一心以為是極低風險的投資,到風暴爆發後,才驚覺是高危產品因而損失慘重。這兩個基本問題,如今正在不斷發展的中國金融體系醞釀著。

 

◎透過銀行大量放水

中國人的文化,尤其是對借錢的態度,遠比歐美各國保守,節儉和儲蓄仍然是傳統美德,所謂「小富由儉,大富由天」,所以中國人民整體的儲蓄率,仍是全世界數一數二,借貸的問題並不是普羅大眾市民,而是地方政府和部份國營企業。中央政府在金融風暴後,面對惡劣的外圍環境,出口大幅下降,為保經濟增長別無他法,只有透過由中央控制的各大主要銀行大量放水,結果大部份的錢,最終就落入各地方政府和國企的手中,兩者透過施行大大小小各式各樣的工程,短期效果可說是穩住經濟增長,但亦因而帶來不少的後遺症,例如許多工程根本沒有長遠的經濟效益,無力償還銀行貸款,增加銀行壞帳。

 

若然只是信貸過度,銀行壞帳上升,就現行的中國銀行體系而言,問題仍然不大。相比之下,同樣的問題,在西方自由經濟體系中所產生的後果將會嚴重許多,原因是西方國家的銀行絕大部份是私人機構,一旦壞帳急升,就只有收緊借貸,直接減低其他企業和私人借錢,錢失去流動力,就如一潭死水,進一步影響各行業。相反,中國主要的銀行都是中央管轄,只要中央下令,就可以免去銀行所持的壞帳,問題亦不會蔓延下去。

 

◎影子銀行信貸活動

可是中國金融體系今天要面對的挑戰,並不單單是地方政府和國企無力償還債務,還有監管失控的危險,原因是部份借貸並不是透過傳統的銀行,而是透過俗稱「影子銀行」進行。影子銀行並沒有一個嚴謹的定義,一般泛指傳統銀行以外的信貸活動;就中國的情形而論,影子銀行包括:國企或私人先向傳統銀行低息借錢,然後將錢以高利息轉借給小型企業從中取利,亦有不同的信託公司推出財富管理產品。最近有一事例,特别惹人關注:通過中國工商銀行銷售的一款高達人民幣30億的信託產品,在今年年初傳聞或會破產;經傳媒廣泛報道,才知道30億人民幣全數投資於一間山西的採煤公司,公司因經營不善面臨關閉──問題是關閉後的債務由誰負責?投資者的30億人民幣,又會否化為烏有?最後,中央出手平息事件,由未公開的第三方接手債權才讓投資者拿回本金。

 

◎背後風險一知半解

這一事例只是冰山一角,但從中突顯了許多投資者,包括一般平民百姓,為了賺取較高利息而把錢投資在不同的財富管理產品上,但對背後所要承擔的風險,卻是一知半解,而中國政府對影子銀行的監控又未成熟,情形和當日雷曼事件有點相似,雖然中國的財富管理產品比美國的「迷債」簡單許多,但因為是新興事物,大眾認識不深,以為大銀行就是國家的保證,殊不知萬一破產,當中可能引發極大的社會問題,因此實在不容輕視。

 

 

2014年4月內容

專論生活資訊天倫樂親子樂智慧之窗生命線世界風情畫生命的旋律新聞評論職場點滴教會消息健康寶鑒珍饈百味遊子情與你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