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Christian Herald Crusades UK

專題: 代代說代溝

2013年12月
專題策劃及撰稿: 郭杜妙嫻、馮兆雄、方思潔、胡德明、馬日恆、林珊一

談起代溝,深信每一位讀者也覺得自己是「過來人」。不論閣下生於何年何地,也極有可能成為代溝的「受害者」。用受害來形容代溝可能是言重了,因從另一個角度看,代溝有機會加深雙方彼此的了解,所以不一定有害。我們試借呂大樂教授所劃分的四代香港人,加上最新的一代來剖析每一代在溝通上的問題。本文所說的代溝,可泛指新一代與上一代因思想及習慣上的差異而引起的磨擦,而本文將多以子女與父母的代溝事例來闡述。

◎第一代:二次大戰前出生的一代

這一代人多數經歷過戰爭的折騰,他們有些在香港出生,但大多數則是因逃避二戰或國共內戰的洗禮而跟隨父母從中國大陸避走香港。他們的父輩都希望在港建立新生活,打拼出一片新天地。因為當時物質匱乏,大部份父母為口奔馳,加上親子觀念在當時並不流行,他們並沒有太多時間與子女作深入溝通。而子女思想也較傳統,大多也會對父母言聽計從,就算心裏的想法與父母不同也極少會出言頂撞。所以從字面理解,這一代根本不存在代溝的問題,原因是沒有太多溝通存在。可以說這一代的問題是苦忍和缺乏溝通。

◎第二代:戰後嬰兒潮的一代

在戰後出生的一群,大多出生在不大富裕,甚至貧窮的家庭。社會的進步及政府的政策增加了他們受教育的機會。雖然他們的知識水平已超越了上一代,但他們大都秉承中國人尊重長輩及孝順父母的良好傳統。正因為大部份父母的教育水平不及下一代,他們反而比較接受子女接觸新事物,對子女的發展抱開放態度,也欣然看見子女能獨立成長。這段時期很可能是最沒有代溝的一代。原因是當時,尤其從西方,傳入了太多的新浪潮、新主義及新事物,年輕人打著嘗新的旗幟,很容易令上一代接受他們的行為。而社會正踏入經濟高增長期,很多年輕人都能擁抱機遇,在事業上有所作為。而上一輩看到這麼上進的後輩,又逐漸享受到經濟發展帶來的好處,自然不會太多責難。可是,正因為這一代青年人的成功,卻埋下與下一代在溝通問題上的伏線。

◎第三代:在1966年至1975年出生的一代

上文提到,戰後出生的一代,就算不是事業上有一番作為,也多比他們的上一代富裕。他們很容易過份相信自己的能力,以為他們所擁用的財富及地位是全憑自己的努力爭取得來,而忽略了時代為他們所帶來的機遇。他們的下一代,即約在1966年後出生的,在教育普及化的推動下使他們更會挑戰上一代所堅信的傳統。不難想像,當一群自視甚高的上一代遇到對傳統帶有批判思想的新一代,磨擦便增加,代溝也愈趨激烈。上一代因自己的成功便很容易要求下一代完全跟隨自己既有的觀念來生活,這可能是出於對後輩或子女的關愛,希望他們能像自己一樣成功,但更可能是過於自負,剛愎自用,以為世上只有一套成功的方法及價值觀。他們可能忘記了自己年輕時也像他們的後輩一樣喜愛嘗試新事物,一樣嫌上一輩的作風過份守舊。他們可能也忘了長輩或父母其實比自己更能包容及接納新一代勇於嘗試的精神。而新一代也過份相信破舊立新,並不能欣賞傳統的意義及智慧。這種代溝,就是相互「看對方不順眼」。

 

◎第四代:在1976年至1991年出生的一代

這一代的年輕人,大多享受著上一代累積下來的經濟成果,生活比較安逸。而社會開始重視親子關係,這一代的孩子便不難成為家中的天之驕子,被受溺愛,父母在物質甚至時間上都能大大滿足他們的要求。可是,父母或長輩用力的寵愛並不代表沒有代溝。正因為生活安逸,這一代的年輕人往往被上一代揶揄為游手好閒或不夠刻苦耐勞,也很容易認為新一代遠不及上一代般上進。而年輕人卻認為現在是知識形態的社會,何苦要刻苦耐勞?從前依靠的是勞力,現在所需的卻是「腦」力,只是競爭形式不同罷了,總覺得上一輩憑什麼斷定他們不思進取?

 

◎新世代:八十後

新一代的青年人較有公民意識及注重個人權利,從此衍生了「八十後」一詞。字義上這泛指80年代出生的一群,但坊間多把八十後定義為一群關注民生政治,熱衷於社會運動的年輕人。他們與長輩最大的不同是政治取向。上一輩的人大多認為政治乃事不關己之事,而政客往往是嘩眾取寵、見利忘義之輩,所以他們大多帶有政治冷感甚至討厭政治。這樣代溝也便形成了,八十後因熱衷社會運動,相信參與運動能改變社會,他們往往會投身遊行示威的行列。這些行為在歐美國家是家常便飯,但對政治保守的上一輩來說,遊行示威是破壞社會和諧的行為。這又形成了另外一種代溝甚至社會的撕裂。

 

◎後記

代溝可理解為每一代之間在言行、習慣及價值觀上的差異。所謂代溝,往往是自我中心作祟,要不是把自己的價值觀強加於別人身上,就是對別人的價值觀看不過眼。聖經說:「你們不要論斷人,免得你們被論斷。……為什麼看見你弟兄眼中有刺,卻不想自己眼中有樑木呢?」(《馬太福音》七章1-3節)。當我們對上一代或下一代抱怨的時候,請先想想自己眼中可有看不見的樑木,更不妨放開懷抱,抱持尊重對方的態度,設身處地想一想,多給對方一個自己曾有或渴望擁有的機遇。

其他專題文章

(社論) 代溝
代代說代溝
親愛的天父
知己知彼
父母不願意他們長大的一代?
父母上下不討好 子女左右做人難
作個與兒並進的父母

2013年12月內容

專題健康寶鑒天倫樂教會消息智慧之窗珍饈百味生命的旋律生命線生活資訊與你同行遊子情新聞評論歐陸風情職場點滴